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在群雄争霸中原之際,遼東卻迎來了一段相對安甯的歲月,于是在公孫氏的治理下,遼東逐漸走向了強盛。公孫氏周旋在魏國與吳國之間,不斷的擴充着自己的實力,他們對内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對外征伐高句麗,烏桓,随即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王國”,後來公孫氏的子孫公孫淵自立為王,建立了燕國,并向東吳稱臣,以此作為外援,但此事激怒了曹魏,魏明帝曹叡于是派司馬懿率軍征伐燕國,由此掀起了一場巨大的戰役,史稱“滅燕之戰”。

戰争背景
當時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于是抓住群雄争霸中原的時機發展遼東,他對内進行改革,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對外則征伐高句麗,烏桓,使得實力逐漸壯大,極盛時期東至北韓半島中部,南跨山東半島東萊諸縣,西抵灤河流域,北至鮮卑、夫餘,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強大的地方割據政權。後來,公孫度去世,将位置傳給了公孫康,公孫康在公孫度的基礎上繼續治理轄區,使得實力進一步增強,公孫康病逝後,因為自己的孩子尚小,于是就将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公孫恭,公孫恭于是治理着轄區,并不斷的完善轄區秩序,但後來公孫恭因為生病逐漸變成了廢人,不能再治理遼東了,此時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已經長大成人,面對病弱的叔父十分生氣,于是逼迫叔父公孫恭讓位,自己則當上了遼東太守,公孫淵上任後周旋于魏、吳之間,并不斷的擴充着自己的實力,面對曹魏的緊逼,公孫淵選擇向東吳稱臣,并希望将來能得到東吳的援助,但東吳的朝臣則反對公孫淵,認為公孫淵早晚必敗,是以不要援助公孫淵,但孫權沒有聽從朝臣的建議,于是派使臣出使遼東,攜帶着金玉珠寶,并立公孫淵為燕王,公孫淵受寵若驚,但是細細想來,曹魏離自己近,而東吳離自己遠,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斬殺了東吳的使臣,并将東吳使臣的頭顱獻給了魏明帝曹叡,曹叡十分高興,于是任命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并讓他繼續治理遼東,但時間一久,公孫淵的羽翼越發的完滿了,于是起了異心,并多次辱罵魏明帝派往遼東的賓客,導緻這些賓客回去後紛紛說公孫淵的壞話,此時的曹叡為了安撫公孫淵,是以隻能忍耐。公元237年,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儉帶着書信印章去征召公孫淵,公孫淵聞訊,立刻發兵阻擊了毌丘儉,并與之展開了激戰,毌丘儉見形勢對自己不利,于是便退兵,回去便禀告了魏明帝,魏明帝依舊忍耐着公孫淵,不久後,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建立了燕國,并設立了百官,為了鞏固統治,于是再次向東吳稱臣,希望得到東吳的支援,但此事激怒了曹魏,曹魏于是派司馬懿率軍征伐遼東。
戰前問計
在大軍出征之前,魏明帝曾與司馬懿讨論對策,于是魏明帝對司馬懿說:“公孫淵此次有什麼對策?”于是司馬懿回答說:“提前放棄城池逃走,是上計,憑借遼水抗拒我軍,是中計,坐守襄平,是下計”魏明帝又問:“公孫淵會采用何計?”司馬懿回答:“以公孫淵的才智會選擇中計和下計,他會以遼水抗擊我軍,然後在退守襄平。”魏明帝又問:“來回需要多長時間?”司馬懿回答說:“到達遼東需要百日,回來也需要百日,攻戰也需要百日,再用六十天休息,一年的時間足夠了”。随後,司馬懿率軍出征。
交戰過程
司馬懿于是率領四萬大軍從京師出發,向遼東進軍,同時鮮卑、高句麗等也派兵前來相助,魏軍聲勢浩大,誓要蕩平遼東,六月,司馬懿率軍到達遼水,公孫淵聞訊,于是派遣大将軍卑衍、楊祚等率軍應戰,他們依遼水圍塹20餘裡,并建立了高高的城牆阻擊魏軍,司馬懿分析了當時的戰場情況,于是決定用計破敵,他采用聲東擊西的計謀,一方面佯攻圍塹,壯大聲勢,吸引敵軍主力部隊,另一方面則率軍悄悄渡過遼水,逼進敵軍的襄平大學營,部将不明白其中原因,于是問司馬懿緣故,司馬懿于是說:“敵人堅守不出,就是想耗死我們,讓我們兵疲糧盡,如果攻城,就會中了敵軍的奸計,現在我們直接奔他們的老巢而去,敵軍一定會回救,我們趁機就可破敵”,于是讓魏軍繼續前行,直奔襄平而去,敵軍聞訊果然出來截擊,司馬懿見敵軍中計,于是下令痛擊敵軍,與敵軍展開了激戰,打了三場戰役,三戰皆勝,魏軍乘勝圍困了襄平城。
圍城破城
此時的公孫淵陷入了困境,于是向東吳求救,孫權于是寫信給公孫淵說:“司馬懿向來會用兵,深深為賢弟感到擔憂呀”,公孫淵見東吳沒有救自己的意思,于是隻能率領士兵苦守襄平城,當時正逢雨季,遼水上漲,對魏軍有些不利,當時有将領希望司馬懿能遷營,結果司馬懿大怒,于是下令斬殺了這位将領,安定了軍心。此時的司馬懿知道,如此圍城下去,襄平城内必定糧草斷絕,早晚會被攻克,于是耐心等待雨停,此時朝中有人覺得司馬懿故意拖延時間,于是想讓魏明帝召回司馬懿,但魏明帝卻說:“司馬懿随機應變,擒獲公孫淵指日可待”,于是繼續讓司馬懿留守前線。不久,雨停了,司馬懿的機會來了,于是司馬懿指令士兵在襄平城周圍堆起土丘,造望樓,并準備大量的石頭,用弩弓向城中發射,此時的襄平城内糧食斷絕,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死了很多人,一些将領随即投降了曹魏,其中楊祚就在其中。司馬懿知道敵軍堅持不住了,于是繼續進行攻城,八月的一天夜裡,一顆長約十丈的大流星落入了襄平城中,由此引發了很多人的恐慌,公孫淵也十分害怕,于是讓相國王建,禦史大夫柳甫請求司馬懿解圍,但司馬懿下令斬殺了來使,公孫淵于是繼續派人請求解圍,但司馬懿卻對來使說:“要麼投降,要麼死”,公孫淵于是拒絕自縛請罪,随即率領數百騎從東南方突出重圍,司馬懿于是派軍追殺,大破公孫淵部,并在流星掉落的地方殺死了公孫淵父子,攻破襄平城後,司馬懿進行了屠城,将城内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殺光了,大約有七千多人,并收集屍體,堆積起來,讓衆人觀賞,并把公孫淵的大臣趕盡殺絕,又殺了兩千多人,以此震懾遼東軍民,遼東軍民随即放棄了抵抗。
小結
就這樣司馬懿率領大軍攻破了襄平城,剿滅了公孫淵,遼東各郡縣随即皆被平定,燕國至此徹底滅亡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