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辰

#伊朗篇-16#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援、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館”從
文明古國系列
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以及
歐洲系列
的俄羅斯一直走到
亞洲系列
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等。現在,2019年重頭戲——
伊朗篇
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薛西斯接受朝拜》,石雕)
上一篇中,我們從曆史的角度解讀了
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薛西斯接受朝拜》”石雕
(上圖)中所包含的重要曆史資訊。這些資訊為後人了解、解讀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帝王史有着重要的史料價值。
今天,我們将從《薛西斯接受朝拜》(以下簡稱“《朝拜》”)所展現的畫面資訊中,去進一步解讀這件鎮館之寶所富含的曆史與人文資訊。
别走開,馬上進入主題。
(本文圖檔由作者拍攝,
版權所有
)
(波斯波利斯遺址)
波斯波利斯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皇宮的遺址,2500年前這裡氣勢恢宏,宮殿林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足之地。波斯曆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四、五、六任君主選址此地建造了規模宏大的王朝宮殿,而《朝拜》石雕中的男1号就正是這其中的第五任君主
薛西斯一世
(以下簡稱“薛西斯”)。
(波斯波利斯皇宮,3D效果圖,圖源官方出版物)
從3D影像中可見,當時波斯波利斯的皇宮大殿門前都建有規模宏大的台階,其台階的内外壁上雕刻有圖案精美的石刻。而
《朝拜》則是這些台階石刻中最重要的一塊
,它表現了薛西斯國王正在接受藩國來朝的場景。
(《朝拜》,局部)
具體細節解析:
畫面中的男1号
薛西斯
正端坐在直背獅腿椅的王座上。他頭戴圓筒形無褶王冠(已損),身穿波斯長袍,右手握權杖,左手執蓮花,雙腳踩在腳凳上,面前擺有兩個香爐。
由圖可見,薛西斯面容英俊,鼻梁筆直,雙目炯炯,嘴唇輪廓清晰,尤其是精緻卷曲狀的頭發與胡須——大波浪的胡子一直到飄垂到胸間,怎一個威武英俊了得!
薛西斯後面跟着的是男2号、王儲大流士。王儲的裝束幾乎與薛西斯一模一樣,他們都有長長的、飄垂前胸的胡須,都穿着波斯長袍,手裡都拿着象征友好與和平的蓮花。此時,王儲的右手前伸,似是正在向父親介紹面前的朝拜者。
考古學家們正是通過兩人的衣着等畫面資訊,最終确認了薛西斯背後之人是王儲的結論。因為作為裝飾用的假胡須隻有王者才可以佩戴,或者說它是僅用于王者的形象标配。
此外,從畫面中可以明顯看到薛西斯和王儲的身高遠高于其他人,這也是
古代雕刻中(古埃及等也如此)差別帝王與他人常用的手法
,以此寓意帝王的偉大與高大。
薛西斯之後的第三人起,人物形象明顯小了不少。上圖黃圈中的兩人分别為薛西斯的大内管和禁軍統領。
排在前面的是大内管,他頭戴波斯風帽(圍巾),無胡須,身穿波斯長袍,右手握方巾,
左手搭在右手腕上
,這種手勢意味着絕對順從,在中東地區它有着悠久的曆史。
大内管後面是禁軍統領,此人肩扛弓韬、手執戰斧、腰挎短劍、上穿衣襦、下着長褲,一看便知此乃行伍之士。
統領腰間的短劍鞘非常精美奢華,鞘口處是一個類似盾形的徽章,上有一對互擊的動物紋飾;鞘身由九隻野山羊紋裝飾;鞘頭是一個牛頭狀的動物紋飾。劍鞘的這些細節讓人頗為震撼,它至少證明在2500年前波斯人就已經有了如此高超精湛的雕刻技藝和美學水準。(中國同時期為周朝)
排在最後面的是兩位并排站立在屏風(紅箭頭所指)之外的侍從,他們的衣裝與前面幾位相同,說明與薛西斯是同一族人。
下面來看《朝拜》的右側“畫面”:
畫面正中是一對造型别緻的波斯香爐。據專家考證,中國漢代的博山爐就是以這種香爐為原型制作的,可見古時中波之間就已有往來交流。
右側的最後位置,屏風的後面同樣站着兩位侍從,他們的裝束與左側侍從相同,其中一位手提香筒,另一位手執長矛。
《朝拜》中最吸睛的要算是面朝國王的這位朝拜者了。從此人的衣帽上便能快速判斷出其為外來者。此刻,朝拜者正鞠身向前,同時用右手面向薛西斯做了一個“捂嘴”的動作。
關于這個“捂嘴”動作的意思,目前尚沒有明确的解釋。一些專家認為是朝拜者在向薛西斯行飛吻禮,另有些專家認為是了防止口氣“噴”向薛西斯而做的禮貌性的動作。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朝拜者的這個“捂嘴“動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結束語
:這塊《朝拜》石雕原本是薛西斯為了炫耀自己“萬國來朝”豐功偉績的留名刻,它被雕刻在皇宮大殿門前主階梯正中的位置(見圖3)。不幸的是,在他死後這塊石雕很快就被替換了下來并移到了皇宮内庫中。其原因并不是因為繼任者不孝,而是繼任者無法面對它。
原來,石雕中左側的四位男性主角中,大内管和統領聯手殺死了薛西斯國王并誣陷是王儲所為。而繼任者薛西斯幼子、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不明就裡直接下令處死了自己的哥哥,也即王儲。真相大白後,新王阿爾塔薛西斯追悔莫及,但是每天進出皇宮時他又不得不目睹這塊“留名刻”,睹物思人,悲傷不已。于是,他下令以新刻替換下此舊刻并将其移至皇宮内庫。
現在,這塊珍貴的《薛西斯接受朝拜》石雕被收藏于伊朗國家博物館,并成為該館鎮館之寶。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信公衆号、趣頭條号“走遍世界博物館”,
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