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等待,并懷抱希望。’

1905年的倫敦,維多利亞女王依然保持着健康與威嚴,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科技進步,毫無放緩腳步的迹象。在查爾斯·巴貝奇與其發明的蒸汽計算機影響下,大英帝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從家用清掃工具、小型機車,再到便攜式計算機,蒸汽機械已經徹底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不知道上述的這個世界,是否會讓你感到一絲熟悉?這些設定,似乎都與美國小說家威廉·吉布森,在《差分機》中描繪的世界有幾分相似。這部撰寫于上個世紀的科幻巨著,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為分歧點,描寫了一個與史實相去甚遠的IF世界,并順勢帶出了一個名為“蒸汽朋克”概念。

由日本老牌遊戲公司Liar-Soft制作的“蒸汽朋克”系列遊戲,便是受到這個概念影響所誕生的。而剛剛被搬上了Steam平台的系列第三作《漆黑的夏爾諾斯》,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漆黑的夏爾諾斯》原版發售于2008年,與系列其他作品同享一個世界觀,也是櫻井光作為遊戲腳本家的成名作之一。遊戲發售之初,一度受到不少圈内“蒸汽朋克”愛好者的追捧。三年後的2011年,Liar-Soft又對這部作品進行了重制,在改善了部分遊戲系統的同時,也為遊戲新的語音與CG。而這次的Steam版本,也是在此基礎上移植而來的。

《漆黑的夏爾諾斯》以架空的英國倫敦初為背景,講述了女學生瑪麗·克拉麗莎·克裡斯蒂,為了拯救因超自然力量陷入昏迷的好友,被迫與自稱“M”的神秘男子簽下契約,周旋于隐藏在城市陰影下的“怪異”,并追求真相的故事。雖然本作以普通成人遊戲的形式發售,其劇本中,卻沒有任何男女主角間的“戀愛”描寫,反之,還用大量“克蘇魯”與“神秘學”元素,填充起了遊戲詭谲的氛圍。這在當時的同類作品中,也算是相當罕見。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即使在整個“蒸汽朋克”系列中,《漆黑的夏爾諾斯》的世界觀,也有着非常特殊的魅力。除了文章開頭,那些借鑒蒸汽朋克經典作品《差分機》的基礎構架外,櫻井光在創造世界和角色時,大量吸收現實世界實際存在的人物與文學作品。比如,“追尋真相”的主角瑪麗,原型就來自“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而瑪麗最喜歡的作者,則是著名的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故事中負責調節氛圍的女性朋友阿謝利卡·達雷斯,有一名叫做霍華德·菲利普斯(H·P)的男友,兩人的原型,都是“克蘇魯”文化體系最初的建構者。

夏洛克·福爾摩斯、亞瑟·柯南·道爾、闵希豪斯男爵、溫斯頓·丘吉爾、西印度公司、第歐根尼俱樂部,這些最為流行文化所喜愛,為大衆所熟知的人物和元素,都成為了故事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亦真亦實的世界觀設定,以及劇本創作者所使用的獨特文字表現方式,都成為幫助玩家快速融入遊戲世界的重要手段。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在劇本的構成上,《漆黑的夏爾諾斯》也顯得有些特别。遊戲采用章節的方式劃分段落,盡管有着一條極為明确的主線作為故事引子,但在實際遊玩時,除了某些共通的角色和帶有一些悲傷色彩的整體氛圍外,其體驗更像是一個個弱關聯的單元劇,每一幕都講述了屬于不同人的故事。

說實話,以今天的眼光看來,這些故事的内容實在稱不上有多麼出彩。所有的章節,幾乎都遵循着完全相同的故事流程:瑪麗與某人相遇,再通過轉換視點,讓玩家深入了解那名角色,最後演變為與怪異對峙,即使是故事最後的“反轉”,也稱不上多麼出人意料。

但就算這樣,《漆黑的夏爾諾斯》也絕非一部簡單或平庸的作品。反之,玩家非常容易,就會被它的故事和角色,某種獨特的魅力所吸引。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必須歸功于櫻井光,這名業界知名的女性腳本家。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但凡是初次遊玩《漆黑的夏爾諾斯》的人,都難免會對遊戲中,與日常生活相去甚遠的行文方式,感到一絲違和。獨特的遣詞用句、極盡細緻的主觀描寫,以及大量重複使用的段落與文本,充斥着遊戲的每一個角落。

身為一名女性創作者,櫻井光非常擅長從女性視角出發,且對于自己筆下角色的心理活動,有着極為精準的拿捏,其水準遠比不少男性作家要來的高超。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讓《漆黑的夏爾諾斯》在女性玩家群體中,也獲得了不俗的人氣。在推動劇情時,櫻井光并沒有采用大段第三人稱,或是主角視角,對事物進行無機質地叙述,而是在角色們極盡主觀的文字之上,伴以了極度冷靜的話語,與旁白一起完成了對故事的全方位叙述。

也正因為這樣,你很難從《漆黑的夏爾諾斯》中,找出一個讓人讨厭的角色,從言行到心理活動,都讓這些角色看上充滿了真實感。即使是故事中,那些最卑劣的“反面”角色,都在作者的筆下,透露出一種有趣的人情味。

在這種獨特叙事風格的基礎上,遊戲又大量采用華麗的詞句,對角色的話語進行修飾。最終,讓作品成了現在的樣子——比起一款點選滑鼠的“文字遊戲”,用一場精心編排的話劇來形容,似乎還更貼切一些。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與櫻井光獨特的腳本一樣重要的,是《漆黑的夏爾諾斯》同樣優質的原畫與音樂部分,二者在建構遊戲獨特世界觀一事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遊戲原畫與角色設計由AKIRA負責,這位繪師有着極強的個人風格,他對于角色的外觀與服飾設計,在保證符合閱聽人審美的基礎上,也盡可能還原着二十世紀英國的常見穿着。其線條粗犷,卻不缺細節描畫的奇特風格,與劇本的至極細膩融為一體後,形成一種不可思議的互補關系。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在十三年後的今天,《漆黑的夏爾諾斯》的畫面看上去也毫不過時的原因。

而《漆黑的夏爾諾斯》的音樂部分,也可以說與遊戲的整體風格完美比對,遊戲的OP主題曲《DORCHADAS》,也完全有資格,稱得上2008年最好的成人遊戲OP之一。歌曲由Rita演唱,在充滿凱爾特風情的曲調與真實的手風琴聲下,被分為多個風格各不相同的小節,時而悲傷低沉時而歡快輕松,有着相當強的中毒性,就算對于不知道歌曲出處的人,也很容易沉迷于其中,正好對應着“黃油出神曲”的不變定律。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但就算這樣是這樣優秀的《漆黑的夏爾諾斯》,也難免有一些讓人“玩不下去”的理由,那就是遊戲的“Gameplay”部分。

“Gameplay”是處于那個時代中,Liar-Soft旗下“蒸汽朋克”系列重要的标志之一。除了大量的文字閱讀外,制作者還選擇了在劇情中穿插實際的“小遊戲”,來增強玩家的代入和實際體驗感。

在當時的成人遊戲市場中,這并不是什麼太新鮮的事情。但《漆黑的夏爾諾斯》屬實有些做過頭了,以至于不少玩家在遊戲開始之初,就被那些在磚石路上徘徊的怪異,攔住了去路。

本作的Gameplay部分以走格子的形式進行,并融入了一些當時日本極其流行的“COC”跑團元素,玩家需要控制瑪麗在一座磚石迷宮中前進,目标是在畫面的提示下,找到與怪異相關的四塊聲音碎片。在這個過程中,玩家還需要巧妙躲避敵人的追蹤,應對不算豐富的随機事件,并做好“心理狀态”與“移動方式”的資源管理。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雖然這一部分的實際難度并不算太高,但較長的遊玩周期和重複的内容,還是能很輕易地在幾次失敗後,摧毀玩家的意志。較低的容錯率與繁瑣的操作,在當時成為了勸退玩家的重要原因。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部分的設計都算不上優秀。也是因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2011年發售的遊戲版本中,Liar-Soft為玩家,提供了“跳過Gameplay”的選項,這才讓不少玩家,有了體驗完整遊戲的機會。

但就個人而言,這種“跳過”行為,總會給我帶來一絲罪惡感,畢竟那原本也應該是遊戲的一部分。

此外,對于劇情和世界觀的極盡追求,也讓《漆黑的夏爾諾斯》在當時的同類産品中,成了一個“異類”。除了沒有男女主角間的“戀愛”情節外,就連帶有“成人”内容的劇情,也少到了極點。為數不多的限制級内容,也在大量主觀叙事與資訊的沖擊下,變得可有可無。就算對于“蒸汽朋克”系列來說,這并不算稀奇事,但《漆黑的夏爾諾斯》也是整個系列當中,這個問題最為明顯的一部——

當然,在你真正融入遊戲的世界後,便會發現它并不需要那些就是了。

《漆黑的夏爾諾斯》評測:蒸汽朋克風格的異色幻想譚

撇開“Gameplay”不談,即使到了今天,也很少有作品,能夠在“蒸汽朋克”這一主題上,超越《漆黑的夏爾諾斯》。雖然,因為故事中的某些要素,使它經常被分類于“克蘇魯”或是“劇情恐怖”之中,但其核心,卻是一台無比溫柔的舞台劇,不論過去多少年,都值得所有玩家嘗試或是補票——

但非常可惜的是,與近些年不少被重新搬上台面的經典作品一樣,《漆黑的夏爾諾斯》的Steam版本,也隻是在取得作品版權後,被粗暴地打包扔了出來,不僅沒有為遊戲的UI功能,做出适當調整,就連分辨率也隻能保持在當時的800×600,玩家隻能選擇在小視窗和拉伸到變形的畫面中,做出選擇。

文本翻譯上,Steam版本也偶爾會出現漏翻,或是翻譯錯誤的情況,對于這樣一部注重讓玩家融入其中的作品來說,這些問題都非常緻命,希望遊戲的本地化團隊能夠重視這些問題。雖然作為主創的櫻井光,現在已經和隔壁的惹人生氣的《FGO》綁定,但這些都無法改變《漆黑的夏爾諾斯》早已獲得的成就與地位。

它值得更多玩家玩到,同時,也值得更多玩家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