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明朝皇後大多出身寒門?朱元璋定下了這一項規定

在曆史上,自秦始皇嬴政确立了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制後,皇帝便作為天下共主,成為家天下的絕對權力核心,生殺予奪無所不包。而作為權利的聯系紐帶,後宮之中的皇後、妃嫔也大多都成為了政治聯姻下的産物,這也導緻了曆朝曆代的皇後等幾乎都是出自名門望族。

為何明朝皇後大多出身寒門?朱元璋定下了這一項規定

而這一點在大清王朝的朝局上便表現的尤為明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後赫舍裡氏,出自正黃旗,乃是順治帝遺命輔佐康熙帝的四大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當時面對鳌拜的勢大、功高震主,孝莊太後為了鞏固年幼的康熙帝的皇位,便與索尼家族實作政治聯姻,命隻有12歲的康熙帝迎娶了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并封為正宮皇後,而此後也正是索額圖幫助之下,康熙帝輕松的翦除了鳌拜一黨,實作了皇權的鞏固。

但是萬事總有例外,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上,就有這樣一個王朝,後宮中的皇後卻大多都是出自寒門,與政治聯姻關系十分淺薄,它便是大明王朝。那麼是何種原因導緻大明王朝的皇後大多都出自寒門呢?

大明王朝以1368年朱元璋建立為始,至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為終,在276年的國祚之中,曆十六帝二十六位皇後。而在這26位皇後之中,絕大多數都是出身平民、基層官員等寒門,而非前朝慣例的名門望族。

為何明朝皇後大多出身寒門?朱元璋定下了這一項規定

其中,為人知曉的不勝枚舉。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後“馬皇後”,乃是朱元璋初起之時,紅巾軍領袖郭子興的女兒。而作為一位“糟糠之妻”,即便在建立明朝之後,朱元璋有了無數的後宮妃嫔也未曾興廢立之舉;明孝宗的張皇後,作為一代賢後,與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輔佐正德帝,出身也不過隻是國子監家庭;明穆宗的孝定李皇後,甚至于是出身于九流末的商戶家庭;而堪稱奇葩的則當屬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任皇後邵氏,“其父林,昌化人,身世貧寒,将其女賣與杭州鎮守太監,邵氏由此入宮”竟然是其父親把她賣給宦官太監,然後入宮才成就了皇後之位的。

為何明朝皇後大多出身寒門?朱元璋定下了這一項規定

當然,明朝出身名門的皇後,也不是沒有。如朱棣的妻子徐氏,便是開國名将徐達的女兒(但朱棣一開始是燕王,徐氏嫁給他之時隻是親王);明英宗朱祁鎮的皇後錢氏,則是受祖上蔭庇(跟随朱棣靖難有功),其父為正三品的高官。其他的便再無高官顯赫門第者。

那麼到底是何種原因導緻了此番情形呢?

為何明朝皇後大多出身寒門?朱元璋定下了這一項規定

在元朝末年,元朝内部可謂是争權不斷,不僅僅存在着元順帝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的争端,甚至于皇後都有權利幹涉朝政,任命官員,這也讓外戚專權幹政達到了頂峰。

而朱元璋作為一個出身貧賤的帝王,在飽受了官吏壓迫、眼見了元朝内部的衆多苛政弊病之時,便決意要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嚴格控制皇後以及由此引發的外戚幹政。

為何明朝皇後大多出身寒門?朱元璋定下了這一項規定

是以,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伊始,便編訂了《女訓》。在其中他明确的指出了選擇後妃之時“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嫔,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也就是說,朱元璋以祖訓的方式确定了大明王朝,在确立選妃、選後之時的規則。要側重于民間,以此來避免出現與元朝一般的權臣與後宮勾結,外戚幹政的局面。而得益于此政策的實施,也讓大明王朝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皇室與民間有着如此密切聯系的王朝。

參考資料:《明史》,清,張廷玉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