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一、導讀

1月4日訊,為了華為的5G技術,為了阻礙華為的發展,西方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先是無故扣留任正非的大女兒晚舟,接着連續四次新規全部針對華為,限制華為獲得全球市場上先進的半導體、技術、系統、裝置等,從台積電到中芯國際,從高通到三星,從谷歌到微軟,三年多時間裡,華為面臨“缺芯少魂”的困難境地,即便如此困難,華為在任正非高瞻遠矚地上司下,通過超大的庫存量、超前的備胎計劃,華為依然頑強并挺了下來。

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二、6340億,華為2021年營收同比下滑2574億

當然不可回避的一個事實就是,華為雖然堅持了下來,但在營收體量上卻遭遇了史上最大降幅,近日,華為輪值CEO郭平對外公布了去年的财報,去年四個季度裡華為的營收總額約6340億元,相比去年的8914億元,在營收總額上華為足足下滑了2574億元,可見西方多輪打壓之下,對華為還是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表面上來看,西方新規不僅造成了華為的負增長,而且連5G訂單也被愛立信諾基亞搶了去。

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實際上根據華為郭平的表态來看,西方新規并沒有讓華為“傷筋動骨”,三大核心業務中隻有終端消費者業務受到了較大影響,而企業級業務和營運商業務均穩中有升,尤其是企業級業務,更是實作了快速健康增長,在西方這麼嚴厲的科技打壓之下,缺少核心晶片支撐,手機、5G等硬體業務大受影響,華為依然能夠取得6340億元的營收,這樣的成績單是如此“亮眼”,不僅超過了西方的預估,也讓國人對華為有了更多期待。

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三、為何華為2021年成績單能如此“亮眼”呢?

為何華為2021年成績單如此“亮眼”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華為的品牌影響力,在失去智能手機等終端業務的支援下,最重要的消費級産品被五大競争對手蘋果、三星、小米、oppo以及vivo搶走了,華為通過品牌優勢,發力5G、企業服務等方面,獲得了國内四大營運商的認可,進而拿到了大部分5G市場佔有率,比如今年兩筆數百億的5G招标項目中,華為就取得了500多億元的訂單。

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第二,華為強大的科研實力,無論是拿下國内四大營運商的大部分訂單,還是轉型到軟體領域,均離不開核心技術的支撐,核心技術從何而來?需要長期進行巨額的研發投入,華為之是以沒有被西方新 規 擊倒,5G技術、鴻蒙、雲計算、歐拉、智能汽車等核心技術功不可沒,是以去年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華為任正非依然毫不動搖,拿出1419億元,招聘天才少年,擴充海思團隊,組建光晶片工廠等等舉措,無一不是增強華為的科研實力。

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四、為何華為能有品質地活下來呢?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現階段西方針對華為的新規依然沒有松動,5G、中高端半導體技術、裝置、産品均未能實作自由交易,但郭平對華為的未來充滿信心,不僅能夠活下來,而且還能有品質地活下來,為何華為能夠有品質地活下來呢?筆者認為三大新業務未來可期,第一個,華為智能汽車業務,有了智能手機這個前車之鑒,華為選擇成為汽車領域增量供應商的角色,前不久華為推出的問界M5智能汽車,迅速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截止到1月4日,華為幾天時間就已經創造了6500台的訂單,至少進賬16.25億元,未來還有十多家車企将在華為智能汽車方案的支援下推出新車。

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第二,華為鴻蒙系統,作為一款提前問世的自研系統,華為定位物聯網領域,一統手機、PC電腦、家電、工業制造等幾乎所有領域,目前鴻蒙系統在國内市場已經創造了3.2億使用者,打下了基本盤,而且明年就将進軍歐洲市場,與蘋果IOS和谷歌安卓展開最直接的正面較量。第三,華為歐拉系統,其實可以看成鴻蒙的特别版,專門用于數字能源等核心領域,徹底擺脫windows、英特爾的壟斷地位。

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

五、結語

即便在西方的科技打壓,華為徹底恢複智能手機業務還需一定的時間,不過在三大新産業的支援下,華為的未來依然可期,首先,智能汽車業務将給華為創造數百億到數千億的現金流,完全可以暫時替代智能手機業務失去的營收;其次,鴻蒙系統、歐拉系統均捐獻了出來,完全開源,是真正的國産系統,未來随着第三方軟硬體廠商不斷增加,給華為創造的營收增長不可估量。

好了,6340億,華為交出“亮眼”成績單,三大新産業未來可期,你怎麼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