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腳上長的這種疙瘩,不是雞眼,是病毒感染

腳上長的這種疙瘩,不是雞眼,是病毒感染

說起「雞眼」,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說起同樣可能長在腳上的另一種小疙瘩——「跖疣」,可能很多朋友就不太了解了。

它是病毒感染導緻的一種皮膚問題,症狀和「雞眼」很類似,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混淆,甚至被直接當成「雞眼」錯誤處理。

這回,咱們就來一起認識下「跖疣」,别再把它和「雞眼」搞混啦。

跖疣是什麼?有什麼表現?

跖疣是發生在足底的尋常疣,多由 HPV 病毒感染導緻(具體與 HPV 1、2、4 型病毒有關)。

它常見于足部受力部位(如靠近大拇趾的腳掌),由于位于足底長期受壓迫,表面會形成淡黃色、類似老繭的角質層,部分也可見散在的小黑點(其實是小血管破裂導緻的)。

腳上長的這種疙瘩,不是雞眼,是病毒感染

足底跖疣

圖檔來源:張建明《皮膚性病診斷圖譜》

跖疣一開始是一個針帽大小的丘疹,後來漸漸增大成為淡黃色 / 褐黃色、質地較硬、稍微突出皮膚表面的斑塊,表面粗糙,與周圍正常皮膚界限清晰。

因為具有傳染性,是以它既可能是單個出現,也可能自體傳染導緻長出多個,還可能會融合成片。

患者自行去除表面的角質後,可看到一圈圈的角質包繞着一個「軟芯」,另外還可能有出血點;用力按壓它或者平時足部受力時,可能會感覺到疼痛。

至于雞眼,一般是由于足底及趾間皮膚受擠壓所造成,發病部位與跖疣類似,多數時候是單個出現,按壓時會有明顯的痛感。多表現為黃色半透明的小圓形硬塊,形态像雞的眼睛,中心皮膚紋路消失,去除表面的角質時,不會有出血點。

腳上長的這種疙瘩,不是雞眼,是病毒感染

雞眼

懷疑長跖疣,是不是必須去醫院就診?

最好還是及時去醫院就診,由醫生鑒别診斷并治療。因為:

雖然跖疣有可能自愈,但時間較長,一般兒童患者在 2 年内可自愈,而成人患者可能需要 5~10 年。

長跖疣期間會有疼痛不适,可能影響正常的生活。

跖疣還具有傳染性,不僅會自身傳染,還可能會傳染給别人。

跖疣應該怎麼治療?

因為沒有針對 HPV 病毒的特效藥,是以跖疣的治療方法都是局部治療。最常見的标準治療方式包括以下兩種。

1. 液氮冷凍療法

一般需要治療 2~3 次甚至更多次。因為第 1 次不能凍得太深,分幾次治療的好處是容易控制深度,不易留下瘢痕。

2. 外用水楊酸

外用水楊酸可使受累上皮剝脫,還可能刺激局部免疫清除病毒。通常使用含 17%~50% 濃度的水楊酸産品進行治療。

稽核專家

腳上長的這種疙瘩,不是雞眼,是病毒感染

丁香醫生健康百科醫學團隊

詞條作者

腳上長的這種疙瘩,不是雞眼,是病毒感染

李錦 皮膚科主治醫師

策劃制作

策劃:猴鴿 | 監制:BruceLi

排版:裕凱

圖檔來源:丁香醫生内容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