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家語】使一個地方講求誠信,刑罰就隻能在别處施行

微國學

演播:張正伊

屈節解第三十七

【原文】

三年,孔子使巫馬期(注14)往(注15)觀政焉。巫馬期陰免衣,衣弊裘(注16),入單父界。見夜漁者,得魚辄舍之。巫馬期問焉,曰:“凡漁者為得,何以得魚即舍之?”漁者曰:“魚之大者名為(左“魚”右“壽”)(注17),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為(左“魚”右“黾”)(注18),吾大夫欲長之。是以得二者,辄舍之。”巫馬期返,以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使民暗行若有嚴刑于旁。敢問宓子何行而得于是?”孔子曰:“吾嘗與之言曰:‘誠于此者刑乎彼。’宓子行此術于單父也。”

【注釋】

(注14)巫馬期:孔子弟子。姓巫馬,名施,字子期,也稱子旗。陳國人。

(注15)往:原作“遠”,據四庫本、同文本改。

(注16)陰免(wèn)衣,衣弊裘:偷偷地用布纏起頭來,披着破舊的皮衣。陰,暗暗地,偷偷地。免衣,去冠括發,用布纏頭。弊,四庫本、同文本作“敝”。

(注17)(左“魚”右“壽”)(chóu):《集韻·尤韻》:“(左“魚”右“壽”),魚之大者。”王肅注:“(左“魚”右“壽”),宜為鳣(鳣,四庫本作“(左‘魚’有‘畺’)”)。《新序》作‘鲿’,鮑魚之懷任之者也(此句四庫本作“(左‘魚’右‘黾’)魚之懷妊也”)。”

(注18)(左“魚”右“黾”)(yìng):《爾雅·釋魚》:“(左“魚”右“黾”),小魚。”

【通解】

過了三年,孔子派巫馬期避開宓子去觀察他為政的情況。巫馬期偷偷地用布纏起頭來,披上破皮衣,進入單父地界。他發現有在夜間打魚的,捕到魚總是再放走。巫馬期上前問道:“凡是打魚都是為了捕到魚,為什麼捕到再放走呢?”打魚的人回答:“魚中比較大的名叫,我們的大夫愛護它;比較小的名叫,我們的大夫想讓它長大。是以捕得這兩種魚,我們就放走。”巫馬期回來告訴孔子說:“宓子的德行至高無上,使得百姓私下做事也好像身旁有嚴刑峻法監督着。請問宓子賤是怎樣做而達到這種境地的?”孔子說:“我曾經對他說:‘使一個地方講求誠信,刑罰就隻能在别處施行。’宓子在單父貫徹了這一原則。”

出處:《孔子家語通解》

作者:楊朝明 宋立林

作者簡介/Profile/

楊朝明

當代著名學者、儒學家、史學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和《孔子研究》編委、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師從楊朝明教授學習儒學,曲阜師範大學曆史(孔子)文化學院孔子與中國文化研究室主任,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什麼是家風

...........................

一個鋼筋水泥的房子裡駐進了人,有了溫度稱之為家,家裡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願,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為了言之有效、輔助家教順利推進而彼此約定,就是家規;将向善、向上的心願總結成精煉的話,是家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中國人的大家訓。把家裡、家族裡更多人的名字寫在本子上,就是家譜。

在家庭裡,為一個向善、向上的心願,實作美好生活的向往,所進行的家教、提煉的家訓、建立的家規、制定的家譜的過程統稱為家風。

——張建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