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家顧維鈞,過出了所有男人都豔羨不已的一生,婚姻上美滿幸福,事業上功成名就,還健康長壽,活到了98歲的高齡。
顧維鈞一生經曆了四次婚姻,每一次的故事情節都比電影更精彩。對于他的四次婚姻,顧維鈞在晚年回憶一生時說:第一任妻子張潤娥是主命(包辦婚姻),第二任妻子唐寶玥主貴(總理女兒),第三任妻子黃蕙蘭主富(首富女兒),第四任妻子嚴幼韻則主愛(紅粉知己)!
顧維鈞的每一任妻子,都給他的命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第一任妻子張潤娥雖然是包辦婚姻,但卻改變了他的命運。第二任妻子唐寶玥是是中華民國首任内閣總理唐紹儀的千金,助他官運亨通。第三任妻子黃蕙蘭是英倫華僑第一巨富“亞洲糖業大王”黃仲涵的女兒,通過财富為顧維鈞的事業鋪平道路。
在顧維鈞的心裡,與這前三任妻子的結合,都或多或少的帶着一些目的性在裡面,唯有第三任妻子嚴幼韻,是真愛的結合,而他也最終是與嚴幼韻攜手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幾十年時光,抒寫了白頭偕老的愛情童話。
從顧維鈞對三任妻子的選擇,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事業心非常強的人,除了與嚴幼韻的知己之愛,他的前三段婚姻,都帶着一些功利考慮在裡面,也帶着許多的不圓滿,尤其是與張潤娥的包辦婚姻,充滿着一抹悲涼色彩。
會看相的嶽父,挑中乘龍快婿,不惜耗費巨資送他出國留學
在民國時期,一般家庭裡想要生兒子的願望肯定是比現代更強烈,因為生兒子,就有可以光宗耀祖的希望,而女兒更多的是找個好男人嫁了,生兒育女。
但換言之,如果女兒嫁的丈夫可以輝煌騰達,那麼嶽父家也可以有跟着發達的希望。
在上海,有一個中醫名門張氏世家,可以追溯到明崇祯年間張氏的第十四世祖:張君調,他放棄科舉,行醫為生,代代相傳,一直延續了三百多年的行醫傳統。張家最擅長但是治療傷寒,不僅醫術精湛,而且家族也是枝繁葉茂,誕生了許多名醫大家。
到第九代張雲骧,達到頂峰,成為上海灘婦孺皆知的大人物。30歲的時候,張雲骧因為患病傷害了聽力,當時人送了他一個綽号“張聾子”。
他在上海泥城橋平橋裡開診所,不僅醫術好,而且對窮人富人都一視同仁,在當地口碑非常好,在上海流傳着一句諺語:“得了傷寒病,去找張聾子”。
顧維鈞的第一任妻子張潤娥,正是張雲骧的獨生女,他們的姻緣就是從張潤娥的父親去顧家看病開始。顧維鈞小的時候,家裡不太富裕,父親顧晴川在上海袁觀瀾幕府做師爺。

張潤娥的父親張雲骧多次到顧家去看病,顧維鈞的姐姐生病的時候,父親顧晴川便請來了張大夫。在顧家見到家裡的小少爺顧維鈞的時候,他正在桌子上畫畫,這個聰慧異常的小男孩,讓張雲骧喜歡的不得了。
說起來,張雲骧還是顧維鈞的救命恩人,後來顧維鈞生了一場重病,也是在張雲骧的精心調理下才逐漸康複了。
張雲骧曾經對外人說,自己最擅長看相,而且看得很準,袁觀瀾的兒子袁履登和顧維鈞在一起讀書,兩個孩子都非常聰明,張雲骧對他們都很喜歡,但他真正看中的卻是顧維鈞。
他看出來兩個孩子的人生都是大富大貴的命,但袁觀瀾的兒子将來會不得善終(後來當了漢奸),而顧維鈞的未來則不可限量,将是人上之人。
陳涉沒有發達的時候,曾經感歎“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而張雲骧卻一早就看出了顧維鈞必非池中之物,将來肯定會封侯拜相,便處心積慮地要和顧家結下兒女親家。
張雲骧的女兒張潤娥,是出生醫生世家的千金小姐,顧家能夠攀上這門婚事,自然也是非常願意的。而兩個孩子當時年紀都還小,自然都是聽從父母的指令,就這樣,年僅12歲的顧維鈞就和10歲的張潤娥訂下了婚事。
訂下婚事之後,張雲骧将自己的籌碼都放在了這個未來的女婿身上,顧維鈞中學畢業後,因為家中經濟條件不好,父親顧晴川打算不再送他去讀書,而是給他找了一家錢莊去上班,學習經商。
親家張雲骧一看大事不妙,趕緊過來勸說顧晴川,這樣萬萬不行,必須要送顧維鈞去讀書,顧家沒錢,他就自己花了很多錢把顧維鈞送到了上海聖約翰大學念書。
上海聖約翰大學是一座貴族學校,不是一般人都讀得起的,學校1881年開始就采用了全英文授課,是中國第一所采用全英語授課的學校,也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
作為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上海聖約翰大學培養出了許多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名人,能夠在這個學校讀書的人都是政界、商界的後代和富家子弟。
顧維鈞能夠進入聖約翰大學學習,為他今後的出色表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04年,張雲骧又送16歲的顧維鈞去美國留學,出國的學費不是一般的高,張雲骧行醫的錢不夠,還賣掉了一部分祖産,可見張雲骧完全是把顧維鈞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在培養。
有了嶽父的資助,加上顧維鈞聰明過人、成績優異,他很快成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尖子生,前途一片光明。他主攻政治和文學,4年間獲得了文學學士和政治學碩士兩個學位,又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
在留美期間,顧維鈞是哥大名副其實的風雲人物,不僅長相英俊,成績好,足球、籃球等體育項目也是出類拔萃,外交天賦在學校的時候也初露端倪,他參加了學生辯論隊,還擔任了《哥倫比亞月刊》經理和紐約中國留學生會會長。
顧維鈞是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生中最傑出的人物,連這所大學的校長都評價他是:“這所大學有史以來最有才華的學生”。
他抒寫了功成名就的傳奇,而她陪着青燈古佛走完一生
但是,顧維鈞越優秀,他和張潤娥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在他們小的時候,兩個孩子的家庭條件、見識都是差不多的,顧維鈞自然對這門婚姻沒有意見。但如今,見多識廣的顧維鈞對這個傳統保守的妻子自然是不滿意的。
當顧維鈞回國探望的時候,想要見一下自己的未婚妻,有着一雙三寸金蓮的張潤娥,因為害羞怎麼都不肯出來,顧維鈞非常失望,因為這個女子完全不是他所希望的見過大世面又非常善于交際的理想類型。
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顧維鈞,對這門婚事越來越後悔,但父母不斷寫信催促他回國,顧維鈞回國探親,卻聲明了不結婚,但父親以絕食相威脅,顧維鈞終于同意了在形式上結婚。
父母非常高興,心想形式上成了,生米煮成熟飯隻是早晚的問題,于是趕緊給兒子舉行了婚禮。但新婚之夜,新郎卻失蹤了,伴郎最終在新郎母親的房中把他找到,在母親的勸說下,顧維鈞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卻不肯去床上睡覺。
張潤娥心裡覺得又詫異又受傷,但還是放下大小姐的架子,前去相請,但顧維鈞卻婉言拒絕,說大床是為她而設。張潤娥也有自己的尊嚴和教養,她對顧維鈞說:“如果你喜歡獨自一個人睡,我就睡沙發。”兩個人就這樣,過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夫妻生活。
成親之後,顧維鈞按父母要求帶着新婚妻子去了美國,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但兩個人卻很少有交集,張潤娥一直都隻是顧維鈞名義上的妻子。
張潤娥也是一個非常有自尊心的女子,她沒有委屈自己去纏着顧維鈞,他們就這樣一直延續着有名無實的婚姻,以兄妹相待,相敬如賓,冷若冰霜。
1909年,顧維鈞終于提出了離婚,張潤娥沒有發表意見,顧維鈞将相關法律文書寄給張潤娥,告訴她:如果雙方同意,婚約便可解除。1911年,認清現實的張潤娥與顧維鈞簽了離婚協定,同年,心灰意冷的張潤娥,在陸家觀音堂落發出家,她的父親張雲骧不久之後抑郁而亡,風行一時的杏林張家從此衰落。
張潤娥的人生就此凄涼謝幕,而顧維鈞的人生卻才剛剛開始。1912年,留學8年的顧維鈞獲得哥倫比亞法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去北京見當時的外交總長唐紹儀。顧維鈞留美博士的身份非常吃香,在唐紹儀手下擔任外交部三等秘書。
風度翩翩的顧維鈞,和梅蘭芳、汪精衛共同被譽為當時的“中國三大美男子”,既有才華,又是一表人才,在達官貴人出入的北京飯店舞場裡,顧維鈞不久就邂逅了唐紹儀的女兒唐寶玥。
唐寶玥雖然在交際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但卻第一次遇到顧維鈞這樣英俊潇灑的留洋高材生,立即就陷入了對顧維鈞愛情中無法自拔。顧維鈞很快和唐寶玥出生入對,因為有了這層關系,他的官運亨通,步步高升。
顧維鈞很清楚,借助唐氏家族的力量,會讓他更快地鯉魚躍龍門,1913年,顧維鈞和唐寶玥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男有才,女有勢,讓世人豔羨不已。
顧維鈞後來也回憶,當時自己剛入仕途,正是有了第二任嶽父唐寶玥的支援,他才能迅速在北洋軍閥政府中嶄露頭角,官至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
不過,可惜的是,顧維鈞和唐寶玥的幸福婚姻沒有能持續太久,顧維鈞任駐美公使期間,唐寶玥不幸染上西班牙流感,丢下一對年幼的兒女撒手人寰。
在巴黎出差期間,顧維鈞又結識了華僑首富黃仲涵的女兒黃蕙蘭,1920年,兩個人結婚,黃蕙蘭帶來了數額頗豐的娘家陪嫁,成為顧維鈞事業的強大經濟後盾。
後來,顧維鈞又曆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國民黨政府駐聯合國代表、國際法院副院長。顧維鈞和黃蕙蘭的婚姻維持了36年,1956年因性格不合分開。
1959年,71歲的顧維鈞與51歲的嚴幼韻結為夫婦,兩個人相濡以沫走過了20多年的夕陽歲月,顧維鈞的兒子感歎:如果沒有嚴幼韻的細心照顧,父親至少要少活二十年。
顧維鈞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以出色辯論一戰成名。
“孔子是東方的聖人,那麼東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東也就是東方的聖地。 是以,中國不能放棄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
相比于顧維鈞風雲跌宕的一生,他的原配張潤娥則一個人陪着青燈古佛寂寞地走過了一生,顧維鈞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時,在上海聽說了張潤娥生活清貧,還特地給她寄去了一封忏悔信,并派人給陸家觀音堂送去了五萬元的錢款,但張潤娥卻把信和錢原封退還。
她始終做不到各自安好、雲淡風輕,如果當初父親用心培養的是自己的獨生女,送她去學校讀書,成為新女性,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了未來女婿身上,或許她也會擁有一份自己的精彩人生。
她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着自己最後的驕傲和尊嚴,她和顧維鈞,因為命運的安排走在一起,但卻像兩條交叉而過的直線,在那一片刻的交織以後,便再也無法産生任何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