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列印能否像共享單車一樣迎來爆發?
經過一夜的安裝,鎂客君所在的辦公樓裡出現了一個黃色的“櫃子”,走進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列印機。共享經濟熱潮不減的今天,連列印機都可以共享了……

“開張”的第一天,這台列印機的供應商也安排了兩位從業人員助陣,推出“首次關注免費列印兩張照片,并加送兩個相框”的活動,午休時段一時間人滿為患。
一直關注共享經濟領域的鎂客君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機會,與從業人員聊了起來……
上線三個月,還在推廣期
關于這台共享列印機的背景,鎂客君在詳細了解之後,整理了如下一些基本資訊:
上線時間:2017年3月
分布範圍:寫字樓、景點、高校、居民區、超市等
收費标準:照片1.2元/張、文檔0.3元/張(充值後成為會員則是半價)
推廣期活動:關注微信公衆号贈送3元消費金,可列印照片2張、文檔10張;下載下傳APP送消費金6元,可列印照片5張,文檔20張
使用流程: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點選列印→選擇周圍的列印機→選取需要列印的文檔或照片→列印完成。
此外,據鎂客君了解,目前全南京市類似于這樣的共享列印機共有200多台,每日新增使用者量約1000人左右,日活量在每天寫字樓有60~70人、景區有200~300人、超市有400~500人。因為尚處于推廣期,是以并沒有實作盈利。
其實,共享列印機的出現也确實解決了一些人群的需求,比方說鎂客君今天就看到有一位上班族,想要列印一張照片放置在辦公桌上。而其他應用場景也有着不同的需求人群,比方說在旅遊景點,人們不必再花費巨資拍攝立等可取的照片,也不必回家之後經過長時間等待列印照片。
可見,雖說近些年數字化存儲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但是這種立等可取、友善快捷的共享列印機,也可以實實在在的解決不同人群的需求。
市場前景可期,但還需要做出對應調整
首先,為什麼說市場前景可期,鎂客君來算筆賬:以景點安放的列印機來看,一個景區安放3台裝置,每台裝置的日均使用者數量為150人,總共為每日450次使用。目前景區并沒有進行注冊送消費金的活動,而是每次列印按會員價收費,也就是單張照片0.6元。假設每人每次列印一張,則整個景區三台裝置的日收入就會有270元,每個月(按30天計算)就是8100元,每台裝置一個月可以創造2700元的收入。
此前鎂客君了解到的單台裝置成本近萬元,也就是說隻需4個月左右的時間,即可收回成本。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維護成本等等,在單台裝置5年一換的淘汰周期内,可以創造客觀的利潤。但是,這樣的利潤率僅以景區的應用場景為例,其他應用場景則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利潤有所差別。
就比方說高校内的共享列印機,據鎂客君調查發現,目前高校周圍列印店的文檔列印單張收費僅0.1元,而共享列印機即使是會員價也要0.15元,如果列印量比較大,有沒有優惠的情況下,費用差距還是比較大。
再說寫字樓區域,很多公司原本就有列印機,文檔列印的需求可能并不高。而照片列印恐怕也隻有在活動推廣免費期間可以吸引到一定的人群,新鮮期、優惠期一過,恐怕想要實作盈利十分困難。
是以說,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共享列印機的服務恐怕需要作出對應的調整,景區裡主打照片列印,高校、寫字樓主打文檔列印,居民區則是兩者兼顧。此外,在收費方面,景區的照片列印可以增加相應的列印套餐,刺激遊客多張列印;高校和寫字樓則是在文檔列印的單價上再做出讓步;居民區則是推出更多的會員活動,鼓勵人們充值成為會員之後,獲得更低廉的價格。
通過增量服務,将商業價值後移
其實類似這樣的共享列印業務,鎂客君也并非第一次接觸,早先在商場餐飲場所的門口,也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裝置,而且列印照片還是免費。其背後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是早期的列印收費,而是轉換成為商家引流人頭收費。
這種通過增量服務,将商業價值後移的方式,同樣值得共享列印機借鑒。以價格戰擊敗傳統列印店,獲得C端使用者的同時,完全可以為大公司、集團這樣的B端使用者提供專屬定制服務,增加類似企業賬戶、雲空間、雲列印等等功能。
不過,未來共享列印機能夠走向何方,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原文釋出時間:2017-07-18 18:46
本文作者:JOKER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