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第二期由于開辦比較倉促,是以畢業學員和後期知名将領都并不多,在全部449名畢業生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有邱清泉、鄭介民、鐘松等人,但是就軍界地位而言,二期生在國共雙方肯定又都是資曆比較深厚的将領,比如我軍早期戰将周逸群和盧德銘等。而在黃埔二期生中,死的比較窩囊的一位将領,當然就是陸軍第89軍中将軍長李守維,顧祝同系統的骨幹人物。

李守維是江蘇宿遷人(某東強哥老鄉?),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後在何應欽的軍校教導團擔任少尉排長,也算是黃埔系“根硬苗正”的軍官。北伐戰争期間已經晉升第一軍第3師的副營長和營長職務,而他的頂頭上司正是影響其命運的進階将領:師長是蔣系八大金剛之一的顧祝同,師參謀長是顧的同學、同鄉加哥們韓德勤。
從此李守維就成為了蔣軍中這兩個保定生的嫡系,軍職也一路随之晉升,韓德勤擔任第52師師長期間,他已經是該師副團長;韓德勤擔任江蘇省主席期間,他成為江蘇保安第1團團長,再不久被提拔為江蘇保安處副處長、處長;抗戰爆發後韓德勤兼第89軍軍長時,李守維已經竄升為該軍副軍長,到1940年正式被任命為第89軍中将軍長兼兼中央軍校駐蘇北幹訓班主任。
李守維是老蔣和顧祝同的鐵杆追随者,1934年起就是秘密組織“複興社”在江蘇的負責人,可見其政治面貌和對老蔣的忠誠度,得算是黃埔系核心圈子成員。正是因為這樣的身份,是以盡管打仗本事不咋的,職銜晉升卻從不耽誤,之前第52師曾經參加對江西蘇區的第三次圍剿,結果在方石嶺被紅軍全殲,師長韓德勤以下5000餘人被俘,混在俘虜群裡最終脫逃的就包括補充團副團長李守維。
1940年7月,陳毅和粟裕率領的新四軍挺進蘇北地區,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江蘇省主席韓德勤視其為眼中釘,必欲驅逐出蘇北而後快,是以不顧聯合抗日的大局,與新四軍部隊多次發生沖突。至9月下旬新四軍駐防黃橋鎮期間,韓德勤又糾集30000多人馬,分三路進攻新四軍江北部隊,于是爆發了著名的“黃橋決戰”。
韓德勤頑軍出動的部隊分為三股,即李守維的第89軍、翁達的獨立第6旅和地方武裝“二李”的雜牌部隊,其中李守維的部隊既是正規軍、又是兵力最多的一股,當然也就是進攻黃橋的主力。其實第89軍本來就是抗戰爆發以後,由江蘇的保安團和警察隊升格改編的,所部下轄第33和第117兩個師不到13000人,戰鬥力并不強,不過信心倒是很足。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渡江北上的部隊僅有三個縱隊7000餘人,然而韓德勤和李守維撞上的,卻是戰神粟裕,時任江南指揮部副總指揮,這也是活該李守維倒黴。在黃橋決戰中,陳粟先以統戰工作說服“二李”觀望不前,以一個縱隊阻擊李守維第89軍的進犯,然後集中主力兩個縱隊用伏擊戰的方式,首先全殲了翁達的獨6旅,再回過頭來全力打擊第89軍。
李守維的部隊也是真不禁打,先是将近13000人的部隊楞是攻不進2000新四軍防守的黃橋鎮,及至翁旅全軍覆滅後,又被7000餘新四軍完成了反包圍,在新四軍的迂回和猛烈攻擊下,戰至1940年10月5日的夜裡,第89軍已經全線崩潰,官兵四處逃散。最終韓德勤派來的15000多人中,被陳粟消滅了12個團11000餘人,基本就算全軍覆滅了,而前線總指揮李守維也在亂軍之中死于非命,堪稱慘敗。
那麼李守維中将是怎麼死的呢?原來在第89軍兵敗如山倒之際,李軍長策馬逃命,在經過黃橋鎮北面一條叫“挖尺溝”(某度上八尺溝的名字有誤)的小河時,遇見了一群潰兵,其中有他的同族親戚(該部本來就是江蘇地方部隊的底子)。
他們看見軍長大人騎馬而來,就央求帶上他們一塊跑,李守維不允,這幫人就拽住馬缰不松手,争執間驚了馬。戰馬狂奔下河,李守維則被拖進河中堕馬溺亡,其實這條河僅有一米多深,顯然是馬蹬來不及掙脫所緻,是以說李守維不僅仗打得窩囊,死得也真夠窩囊。
還有後續花絮,李守維之妻馬氏漂亮迷人,赴江北之前曾委托同學冷欣照料,結果李守維屍骨未寒,冷同學就把他的遺孀給收了。醜聞傳出軍界一片嘩然,老蔣親自下令将冷欣就地免職,成為又一次奇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