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是見過巅峰和谷底,經曆了各種大風大的。如何評價他的一生,是不幸還是大幸?
清朝亡國後,他寵辱不驚且無欲無求,隻求在新時代明哲保身。就是這麼一位性子極其溫和的人,晚年的悲涼隻有他自己懂得。
1959年,結束勞改後的溥儀,穿過午門,跨過漢白玉橋,走向太和殿,這曾經是他成長生活了16年的地方啊,現在卻變得既熟悉又陌生。

他站在一旁,看着一批又一批的遊客,一個導遊正在講解故宮的建築和曆史,溥儀欲言又止,或許他想去糾正些什麼,最終還是忍住沒說什麼,苦笑着走開。
後世對于溥儀重回故宮有着諸多版本的說法。
有人說溥儀指出房間内挂的光緒帝的畫像是錯的,那是自己的父親;有人說溥儀在展出的文物中,找出了自己使用過的夜壺;還有人說溥儀指着自己被馮玉祥趕出去的地方對妻子李淑賢說,當年就是在那裡被趕出的。
沒有人知道溥儀買票回家的心情是怎樣的,也不可能會知道他在那時那刻的想法。什麼他會懷念皇帝的尊榮,他會感歎唏噓清朝覆滅,以及他會慶幸自己沒有像李唐後主那樣被幹掉等等都是後人進行的推測罷了。
有人說溥儀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有人說溥儀的一生是幸運的,事實是這兩個說法都過于偏激了。
生在末世朝代的帝王家,被日本人利用當侵略中國的傀儡皇帝,自己的骨肉親人被殺害,最愛的婉容的逝去,回自己的家需要買門票,這确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悲慘,讓人覺得可憐。
然而,從結局的角度來說,溥儀也是幸運的。多年勞改後獲得特赦的溥儀,組織給他安排了工作,他被介紹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工作,後來又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擔任資料專員,這份工作的工資稿費在當時可不低。就連他自己也時常感慨,哪個末代皇帝有自己那麼幸運,沒有掉腦袋。
溥儀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這是那個混亂的時代和尴尬的身份帶給他的。他是聰明的,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經曆中,他早已學會了圓滑處世,他知道清朝已經到了窮途末路,做再多也無力回天,不如抹去帝王的光環明哲保身,從九五至尊到老老實實做一個中國公民,給自己換取一個平淡的晚年。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淡普通的,不會有溥儀的人生際遇和經曆,但是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說,讀過的每一本書,走過的每一條路,遇見的每一個人,都鋪就成了人生的一部分。
感謝經曆,讓你我成長,不論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