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國後的1955年,被授予的開國将軍籍貫,是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的省市縣。根據授銜将領籍貫統計,有十個縣走出來的開國将軍數量最多,是以被後人譽為是十大将軍縣。要知道,四川(朱老總,劉帥,陳老總,聶帥)與湖南(彭老總,羅帥,賀老總)走出來的元帥數量最多,是以被譽為是元帥省。與此同時,湖南走出來的開國大将數量也是最多的,有六位大将都是來自湖南。
這樣一來,近代曆史上的湖南确實很牛掰,屬于是名将輩出。而被譽為十大将軍縣的分别是:湖北紅安、安徽金寨、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浏陽。
江西有三個縣被評為将軍縣,湖北有兩個縣被評為将軍縣,安徽也是兩個,湖南也是兩個縣入選将軍縣,河南隻有一個縣入選。從數量上來看,江西省獨占鳌頭,興國,永新,吉安三個縣走出來的開國将軍共計141位。能夠走出這麼多開國将軍,主要是因為在革命戰争年代,紅軍大學營就建立在瑞金。而興國,永新,吉安三個縣當時都是屬于瑞金蘇區。這樣一來,這三個省的青年受到紅軍影響後,都積極投身革命,加入了紅軍,最終成長為一代開國将領。
雖然,這三個将軍縣共計走出141名開國将軍,但被授予上将軍銜的,隻有來自興國縣的肖華、陳奇涵兩位将軍。而作為猛将代表的張國華,梁興初,李作鵬,溫玉成,還有文武雙全的餘秋裡等開國中将都是來自這三個将軍縣。
湖北紅安,大悟,及河南新縣,還有安徽金寨,六安都是屬于大别山地區,也是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就是在這個地方,曾經建立起著名的鄂豫皖根據地,也是紅四方面軍的發源地。可能了解曆史的朋友都知道,鄂豫皖根據地鼎盛時期僅次于瑞金蘇區,包括紅四方面軍也是紅軍時期的主力方面軍之一,鼎盛時期人數達到8萬。這也就是為何,從大别山走出來的開國将軍,特别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也就是來自大别山的紅安,共走出61位開國将軍,成為十大将軍縣之首。其中的王建安、陳錫聯、周純全、郭天民、韓先楚、謝富治等6人被授予上将軍銜。包括猛将王近山、劉飛、張仁初、胡奇才、秦基偉(1988年被授予上将軍銜)、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皆來自紅安。大悟縣也走出36位開國将軍,位居十大将軍縣第八。很可惜36位開國将軍無一人是上将軍銜,但出了一位開國大将(徐海dōng),有三位著名的開國中将;周志堅、聶鳳智、程世才。
金寨位居十大将軍縣第二, 共計走出59位開國将軍。被授予上将軍銜隻有一人,他就是洪學智,一位全能将領,軍政勤皆能,并在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成為全軍第一人。安徽六安位居十大将軍縣第九,共計走出34位開國将軍,無一人授予上将軍銜,授予中将軍銜的隻有一位(梁從學),剩下的33位都是少将軍銜。
河南新縣位居十大将軍縣第七,共走出40位開國将軍,其中著名的上将許世友,就是來自新縣。還有吳先恩、張池明、範朝利、鄭維山等開國中将也都是來自新縣。
湖南平江位居十大将軍縣第四,共走出52位開國将軍。其中的蘇振華,鐘期光,傅秋濤三位将軍授予上将軍銜。包括方強,吳信泉,張震,鐘赤兵,賴毅等将領是中将軍銜。同時近代史上著名的平江起義,爆發點就是在湖南的平江。正因如此,平江起義影響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投身革命,經曆戰争的洗禮,最終成為一代開國将軍。
浏陽縣雖然位居十大将軍縣之末,共計走出30位開國将軍。但有五位将領被授予了上将軍銜,他們分别是王震,李志民,楊勇,宋任窮,唐亮。從上将名單上來看,浏陽縣走出的五位上将品質還是挺高的,都是解放戰争時期,軍政兼優的名将。
紅安出了六位開國上将,位居十大将軍縣首榜,浏陽出了五位開國上将,位居十大将軍縣第二,平江位居十大将軍縣第四,出了三位開國上将。接下來就是興國(兩位開國上将),金寨,新縣,各出一位開國上将。 剩下的大悟(出了一位開國大将徐海dōng),永新,吉安,六安四個将軍縣,無一人授上将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