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提到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大将,大家大多會聯想到韓信、彭平、英步這三位。

亂世出英雄,其實當初追随劉邦反秦打天下的能人衆多,到垓下之戰時,劉邦已經坐擁60萬大軍了。

在這些追随者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兵因割下了項羽大腿的猛舉而被載入史冊,他就是赤泉侯楊喜。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漢初因開國偉功獲封的諸侯很多,侯爵之位算不得什麼。況孟子有雲:“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就是這麼小小一個士兵,他的發家竟延續了千年。

弘農楊氏是如何延續先祖榮光,甚至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曆史上的一大傳奇家族的呢?

楊喜其人

楊喜是漢初時劉邦麾下的一名武官,陝西華陰人。他并不在最早就追随劉邦打天下的那批人中,而是劉邦為關中漢王兩年後,才來投奔劉邦的。

當時也有許多傑出的人才來投靠,我們熟悉的漢初三名将都是在楚漢之争中審時度勢最後加入漢軍陣營的。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楊喜初來,便被任命為郎中騎都尉管理劉邦宮中車騎門戶,後又被執掌宮中更值宿衛,有點類似我們今天的保安大隊長。

可見雖然楊喜不像其他猛将那樣能獨當一面地指揮軍隊打勝仗,但他的身體素質和武力水準是得到了劉邦本人的肯定的。

戰後楊喜獲封一千九百戶的赤泉侯,僅在六年後就被漢惠帝貶為庶民,次年又複封。

他逝世後,與當時共同分得項羽屍體的另四人一樣被追封谥号“嚴”,意為屢征殺伐(原為“莊”字,避漢明帝劉莊名諱)。

雖然與楊喜相關的記載不多,但我們可從資料中推測出:他必然在成了侯爵行事較為低調,才能成為成功存活的功臣之一;但他也絕不至于屍位素餐,否則子孫也不能順利襲蔭。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史記中也曾留筆“赤泉侯”,隻是場面不乏有些狼狽難堪。“是時,赤泉侯為騎将,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熟讀項羽本紀的人對此段描寫一定不陌生。這便是楊喜追擊落敗的西楚霸王反被吓得倉皇逃竄而去的景象了。

那麼他究竟是如何在最後斬下了項羽的大腿呢?

抱大腿換爵位

讓我們把目光移向楚漢之争的最後一場關鍵對決——垓下之戰。公元前203年,漢軍包圍彭城之時,項羽受形勢所迫與劉邦簽訂鴻溝協定,釋放了作為人質的劉邦家人。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不料雙方撤軍之際,劉邦驟然反悔,對疲倦的楚軍發動背後偷襲,一路追至夏南。卻因韓信和彭越爽約不出兵而兵敗固陵。

是時張良獻計,劉邦列土分王,彙同五路大軍分别從南北東方向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剿殺。

一向骁勇善戰的楚軍因人數和地理上的劣勢連連敗退,又因項羽大學營彭城早被劉邦的大将灌嬰攻下,項羽第二條退路南方大司馬周殷也叛楚降漢。

項羽隻得被迫率領僅存的十萬大軍向東南逃去,安營紮寨于垓下整頓兵馬。

此時的霸王仍不灰心,他鼓勵着忍饑挨凍的将士們重整旗鼓,與他一起再現當年“破釜沉舟”的奇勝。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然“時不利兮骓不逝”,項羽所向披靡的八千子弟精銳騎兵陣營,這一次再無法為他吹響勝利号角。

因為項羽将要面對的是名号一樣響徹中原的兵仙韓信,和他指揮部署的六十萬漢軍。而曾在項羽帳中擔任過執戟郎的韓信深谙項羽的作戰風格和打法。

韓信親率十萬前鋒大軍正面迎戰消磨項羽主力,更安排孔熙、陳賀各領十萬兵馬埋伏兩翼包圍突襲。劉邦又領十萬坐鎮後方,大後方又有二十萬備用軍。

初戰韓信佯裝敗退,項羽指令楚軍追擊時,騎兵與步兵隊伍脫節,陷入漢軍包圍的陷阱,死傷慘重。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漢軍在夜間高唱楚歌,思鄉深切的楚軍更是軍心潰散。項羽心知大勢已去,隻率八百精銳突圍南逃,一路逃至東城時,掩護他的部下隻剩二十八人。

項羽雖敗退,但餘威足以震懾漢軍。且不說漢軍久追項羽不得,根據項羽本紀記載,幾千漢軍追上項羽二十八騎時,他猶能與騎兵驅馬沖下,親手斬殺漢将士與部下看,這也是楊喜被項羽吓退數裡的出處。

劉邦也深知斬殺項羽的困難系數,是以他下令得項羽首級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使得漢軍前赴後繼地追殺項羽。圍殺中項羽浴血奮戰,身披重創。自刎前他在漢軍中認出自己的舊部呂馬童,欲将頭顱贈與他領賞。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但項羽死後,包圍的漢軍瞬間沖上去搶奪他的屍身,甚至互相踐踏厮殺,畢竟隻要搶到了就能得到不菲的賞金和夢寐以求的爵位。

在亂哄哄的紛亂中,終于有五位勇士最後搶到了被拆碎的項羽肢體。其中,王翳搶到了項羽的頭,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搶到一部分。劉邦也兌現諾言封賞這五人。

楊喜憑借着機靈和氣力,緊緊抱住搶到的項羽大腿,也抱住了屬于自己和子孫後代的爵位。

盡管這一爵位的來曆顯得不那麼光彩,甚至有些滑稽可笑。但從楊喜這一代開始,他的子孫青出于藍,愈來愈優秀,人才輩出如夜空中此起彼伏炸開的璀璨煙花。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優異的後代

浏覽楊喜後代的資料。一直到他孫子楊殷這一輩時,還隻是繼續承襲楊喜的赤泉侯爵位。不同的是,他獲得了“毋害”的評價。

楊喜的兒子谥号“忠定”,孫子谥号“忠賢”。可見他們即使在政治上沒有多偉大的建樹,但在品質上絕對獲得了統治者的贊賞和肯定。

到曾孫這一代時,楊家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司馬遷的女婿、著名的政治家和丞相——楊敞。

楊敞早年因依附大将軍霍光而受到重用,他為人謹慎,才能也沒有辱沒這份信任。後楊敞位九卿,居三公。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從此楊氏真正踏入名門望族之途,幾乎代代高官厚祿。楊敞也被尊為弘農楊氏的第一世祖。

八世孫楊震,人稱“關西孔子”。他是東漢名臣,道德素養極高,著名的“暮夜卻金”就是他拒絕賄賂的故事。

楊震不但兩袖清風,而且憂國憂民,剛正不阿。他不懼權貴的要挾,多次直言上谏,力陳時弊。

被小人讒言構陷後飲毒酒自盡,後沉冤昭雪。楊震的美德在當時和後世都被人們敬仰推崇。

有“入相”者,也不乏“出将”者。十世孫楊賜去世後獲贈“骠騎将軍”。他雖未真正帶兵打仗,但在軍事方面的銳利眼光仍得到認可。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到東漢末年,楊氏家族已是赫赫有名的家族。也許他們中有人是以矜貴倨傲,但細數之後曆朝曆代名聲卓著的楊氏族人,隻能說确有資本。“西晉三楊”勢傾朝野;北魏楊播大敗柔然,卒贈鎮西将軍;唐朝有十一位宰相出自楊氏家族;北宋軍事家族楊家将、大詩人楊萬裡等等。

這其中最厲害的一位後代,竟然成就了帝業。他就是平定南北,結束了三百多年混亂黑暗局面的隋文帝楊堅。

二十二世孫隋文帝楊堅

隋朝和秦朝一樣是短命的王朝。但這兩個朝代的開創都對中國曆史有着重大的意義。

它們都是結束混亂隔絕年代,實作大一統的關鍵時期。而隋文帝楊堅,絕對是最被低估的一位中國古代偉大的皇帝。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其實楊堅一開始并不承楊姓。前面我們提到,弘農楊氏從西漢到東漢,再到魏晉時期,已經成為了幾乎累世公卿的名門望族。到楊堅的父親楊忠這一代也不例外。

整個魏晉南北朝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曆史,也是漢人飽含辛酸血淚的受難史。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将軍之一。

當時西魏的大軍閥宇文泰是鮮卑人,他極力反對少數民族漢化,采取了許多舉措。宇文泰賜予楊忠鮮卑姓氏——普六茹。

後來北周取代西魏。楊堅通過父親的權威順利進入上流官場,并用複雜的姻親關系密切控制了北周皇帝宇文邕的家族。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彼時因為統治者急需漢人支援來壯大力量,不斷提高漢人在軍隊和朝堂的地位。

後來繼任的皇帝宇文赟荒淫暴虐不得人心,恰巧他又過世得很早。楊堅作為宇文赟的嶽父,得以挾小天子宇文衍以令諸侯。

成為權臣後,他再度恢複了“楊”這一祖輩傳下的漢姓。不到9個月,楊堅的權勢和力量已經積攢完畢,他發動了篡位,滅周奪權。

公元581年,年僅39歲的楊堅稱帝。登基後他又揮師南下消滅了南方的政權陳朝,完成了南北大一統。

隋文帝楊堅勵精圖治,在國内推行選官、土地、地方行政、戶籍等多方面制度的改革,且均有重大成效,正所謂“唐承隋制”。隋文帝一生節約,又勤政愛民,是後世稱頌的“賢主”。

小兵割下項羽大腿,被劉邦封侯!800年後子孫稱帝,被後人景仰

楊堅達成了中國古代個人所能抵達的最高地位和成就。他也是将弘農楊氏門楣的光輝發揚到巅峰的,當之無愧最傑出的楊氏後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