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宋曆史上,“開國皇帝”趙匡胤純屬手握實權又别有心機的幸運兒。
未費一刀一槍,他就完成了“陳橋兵變”與黃袍加身,随即從後周朝廷手裡,奪去了萬人敬仰的帝位;接着,又以和平方式,導演了“杯酒釋兵權”,兵權迅速穩固,趙宋江山才算固如金湯、世代無虞了。
顯然,趙匡胤承擔起富國安民、造福八方的關鍵職責。可惜,他的丢分之處,恰在于一度忘恩負義、篡奪皇位。
盡管如此,後世的總體評價卻不低,朱元璋認為:“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學界關注出身燕趙的曆史名人,尤其想弄清,當地是否有帝王之尊現身。
最起碼,蜀漢皇帝劉備與趙宋帝王趙匡胤,都曾駐足于此,而且,他們祖籍的地理位置相當貼近。
《宋史》記載:趙匡胤是涿郡人。當然,當時的涿郡,不能跟涿州劃等号。據考證,趙匡胤出身于河北省清苑縣。
趙匡胤的祖父——趙敬,劉文質的祖父——劉昌,未入仕之前,都在“保塞”——也就是現在的清苑縣生活,兩家住得很近。
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鄉間百姓,暗地裡,劉昌總是觀察趙敬,他人性靈敏,期待将寶貝女兒嫁給他,這位姑娘就是後來的“簡穆皇後”,趙匡胤的親奶奶。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碰上了當官的曆程,他先事趙王——王镕,随後,在後唐、後晉、後周履職。早年,趙弘殷就生活在故鄉“保州”。
宋朝範鎮《東齋記事》記載:“劉尚書渙嘗言:宣祖初自河朔南來,至杜家莊院,雪甚,避于門下。久之,看莊院人私竊飯之。數日,見其狀貌奇偉兼勤謹,乃白主人。主人出見而亦愛之,遂留于莊院累月。家人商議,欲以為四娘子舍居之婿。四娘子即昭憲皇太後也。”
當時,趙弘殷從老家投靠趙王王镕。趙弘殷途中饑寒交迫,落難于定州,被杜家相救,與杜氏結為夫妻,這位鄉間女子即趙匡胤之生母——杜太後。
毋庸置疑,杜家并非如何通順顯達,無非是鄉間的平和人家。
看來,趙匡胤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從平民升格于官宦,又從官宦淪落為平民。他們真正與衆不同的品格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打天下。
王安中《論修北嶽廟奏狀》承認:“祖宗肇造之迹,實在保州。”
看來,保州的确成為趙氏家族的風水寶地,最起碼,時代男人們得意安心守性,審時度勢;而且,趙匡胤的祖輩與父輩都獲得了特殊女人的翼護與流連。
最可貴的是,這兩位女人都為趙家輸入了智力與才學,畢竟,她們都通達事理,令人敬佩。
杜嫁姑娘,也就是後來的“昭憲太後”,她家住在新樂市杜固村,15歲,嫁給了趙弘殷,生下五子二女。兒子趙匡胤确實為趙家争光了。
畢竟,當年的“昭憲太後”,治家嚴毅,頗通禮法。961年去世,享年60歲。顯然,她的壽數,不算太長。
建隆元年,也就是960年二月初五,趙匡胤尊母親杜氏為“皇太後”,并在朝堂上大禮參拜。
這位太後卻郁郁不樂,她坦言:“聽說‘為君難’,皇帝位在億萬兆民之上,如果治國有方,則皇位可尊;一旦國家失去駕馭,即使想當匹夫也不可能,這是我所憂慮的呀。”
還用問嗎,大富大貴并未讓杜家人頭腦發昏,即便親自上朝,接受拜賀,她仍能說出有點煞風景的人情世故,也難怪趙匡胤極為欽服自己目光遠大的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