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如果說古代亂世出英雄的話,在轉念一想:這些英雄是為了争奪皇權而産生戰争的。是不是突然有種有一些人人物形象好像有點掉了檔次的感覺?

而在曆代王位争奪戰中,“正統”被視為第一要素,否則就算自己得了大統之後,這樣的得來的皇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要是真的和原來的皇帝沒有什麼關系,怎樣讓繼承一事名正言順?答曰:傳國玉玺。

是以這就是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槍傳國玉玺,但是為什麼一定要找到并得到呢?自己刻一個不行嗎?玉玺究竟有什麼用?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玉玺和傳國玉玺

在王朝更疊中,我們最多能聽到的起兵繼(奪)位的理由就是“出生正統”,這個“正統”要怎麼了解?

從大于的兒子夏啟繼承王位後,我國古代的王朝繼位法則從“公天下”轉變成為“家天下”,自這裡開始,可能就已經慢慢再萌生出一些類似于“直系子孫”或者血親之類的後代,才最有資格繼承父輩的地位與财富這類的想法。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當然在秦朝之前,人們普遍使用的都是金印,“玉玺”這樣的物件兒還是沒有出現的。自秦始皇開國以來,他專門制作了“玉玺”這樣的皇帝專屬印章。從“玺”這個之個字當中,有上天授予寶玉、令其執掌天下的意思。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天命所歸”。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玺,又獨以玉,萬民莫敢用之。——《史記集解》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要叫作“玺”,其它臣子的印章還是要叫做“玺”,其它臣子的印章還是叫作“印”。并且在自此之後就規定了,沒有加蓋玉玺的所有書面旨意,都不能下達到地方,也不能真正實行,就相當于是沒有準許。這樣的規定往後都一直是這樣,玉玺也就成了權力的象征。

後面又有徐令在《玉玺記》中提到:玉玺者,傳國寶也。是以這才有了後世所謂的“傳國玉玺”之說。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之後這個玉玺在秦末落到劉邦手中,又在王莽時期被摔壞一個角,再往後就是三國劉氏、袁術、曹操等人手中都輾轉了一回,然後就是隋炀帝時期,傳國玉玺流落到大漠,到唐朝李靖從大漠中又給追了回來。

隻是在後來,秦始皇時期的傳國玺在唐後期再也沒有了蹤迹,因為後唐主李從珂逃難時,一把火将整個玄武樓都給燒了,玉玺也沒了下落。而後面登基的皇帝都是仿制雕刻的玉玺,總的來說都算赝品。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有實用價值嗎?

從玉玺本身的價值來說,它采用的是玉來制作的,而且畢竟是皇家天子用的玺,用的自然也是最好的玉。單從其價值上看,這樣的物件兒沒雕琢之前也算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美物。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其實就秦始皇立國後,選擇用“玉”來表示自己的權力象征這一件事情,好像還有迹可循。在那秦國還隻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的時候,就有過一個關于玉的傳說,即“和氏璧”。

傳聞這塊玉是從荊山商開采下來的。這裡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石頭山”,其中有一個洞室,卞和就是在個洞室内發現了和氏璧,是以後來這個洞室被命名為“卞和洞”。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當然,這塊玉原來并沒有名字,隻是因為汴和發現它後,想将這塊玉獻給楚王,但是兩任楚王都相信汴和,認為這就是一塊平平無奇的石頭,不接受他的獻寶,還先後打斷了汴和的兩條腿。

王以和為诳,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王又以和诳,而刖其右足。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可以說是“飛來橫禍”了,有事沒事獻啥寶呢?接連遭受了兩次打擊,汴和内心非常苦悶,是以抱着玉石在大哭,淚水哭幹了就流出了血淚,這就引起了楚文王的注意。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寶焉,遂命曰“和氏璧”。

于是乎,号稱舉世無雙的一塊玉就這麼脫離了石頭的外殼,露出了驚為天人的玉身。楚文王也算是為了安撫汴和,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塊玉,也就是“和氏璧”,被看作是國寶。後來楚、趙兩國和親,和氏璧被當作禮物送到了趙國,卻也引起了當時的秦國君主的注意,表示願意拿城池來換。到這裡,就有了我們所熟悉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相傳等到秦國滅了六國,秦始皇獲得了天下霸主的之位之後,當初沒有得到的和氏璧也被秦始皇拿來刻成了玉玺,和氏璧就這麼成為了傳國玺。

當然,這裡的傳說并沒有在正史中找到,因為不确定和氏璧的原型,傳國玉玺也在唐朝後期遺失,至今沒有找到,是以誰也不能完全确定傳國玉玺和和氏璧到底有沒有關聯。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玉玺的意義

秦始皇的玉玺的确成為了後世傳位的象征,“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也象征着皇帝的使命,是天子帶領國家走向繁榮昌盛。

是以曆經多個朝代,那麼剛開始時人人都對秦始皇喊打喊殺,但是他留下來的很多東西卻影響了後世數百上千年。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

比如皇帝們争相争奪的玉玺,秦始皇還曾因為落水将其投入河底,可見他對于玉玺本身并不在意;比如全國統一後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度,直到現在在社會格局上依舊還有一定的影響;再比如皇帝制,自秦之後到清朝最後一任皇帝退位,哪一個王朝不是将皇帝看作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說白了,其實玉玺存在更像是一個象征意義,在古代皇帝眼中相争權力的代表和“正統”地位。但是那再現在來說,不管是尚未找到的傳國玉玺,還是後來重新打造的玉玺,都是一個朝代的見證,更多是文物記載的曆史意義。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想要搶傳國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