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甯次是日本進階将領,也是抗戰時期,日軍發動侵華戰争罪魁禍首之一。因軍事才幹出衆,與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并稱日本陸軍三羽烏,中文的意思好比是黃埔三傑,北洋三傑。可以看得出,在日本陸軍中岡村甯次算是佼佼者,而且他還十分熟悉中國的地形地貌,這也讓他成為日寇發動侵華戰争主将之一。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他被任命為日軍第11軍司令官,先後參與指揮過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還有宜昌、棗陽等大型戰役。在這些戰役中,岡村甯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也展示出他的軍事才能。同時他也很狡猾,陰險,采取的一貫手段,是以軍事為主,對賦予抵抗的國軍進行打擊,以金錢手段為誘惑,策反國軍集團中所謂的雜牌部隊,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這一招實在是又陰險,又歹毒,岡村甯次抓準蔣介石軍事集團有嫡系和雜牌之分這一缺陷,成功策反了多名西北軍進階将領投降日寇。也就是因為岡村甯次的陰險狡猾,反而受到了蔣介石的青睐。這也就是為何,在日寇投降後,作為曾經侵華日軍主要将領之一的岡村甯次,在蔣介石的庇護下,沒有受到判刑,順利逃過了一劫,還被無罪釋放了。假如不是蔣介石的庇護,憑着他在華北地區實行的三光政策,足以被判處死刑。
當然,在岡村甯次發動入侵戰争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強勁的對手。據他晚年編寫的回憶錄中,記載着這樣一句話,在與中國軍人交手過程中,有兩位中國将領,令他最佩服,稱贊他們的軍事才能,打起仗來也很厲害,是他平生遇到最強勁的兩位對手。
岡村甯次口中稱贊的兩位中國将領,分别是薛嶽将軍與湯恩伯将軍。這兩位都是抗戰時期蔣介石軍事集團中的進階将領。在岡村甯次順利占領武漢後,下一個目标他就鎖定長沙。而鎮守長沙的就是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這一次是薛嶽與岡村甯次第二次交手,第一次薛嶽将軍成功取得了萬家嶺大捷,擊敗了岡村甯次。這一次,薛嶽将軍身負重任,背後又有千千萬萬湖南群眾。要知道,如果守不住長沙,被日軍占領的話,那将是一場大屠殺。
面對這樣的情況,薛嶽将軍決定要打赢這一場戰争,守住長沙。24萬大軍在薛嶽将軍的指揮下,于1939年9月與日寇展開了著名的長沙會戰。 薛嶽将軍采取以湘北為防禦重點,後退決戰,争取外翼的作戰方針,以24萬大軍與日寇展開生死搏鬥。經過一番血戰,中國守軍成功阻擋了岡村甯次的進攻,讓不可一世的第11軍嘗試無功而返的滋味。也就是這一次,讓第11軍司令官岡村甯次,說了這樣一句話,撼山易,撼薛家軍難,就是稱贊薛嶽将軍打仗厲害。在長沙會戰結束,岡村甯次因攻占長沙失敗受到了處罰,調離第11軍,到華北擔任司令官。
湯恩伯雖說人品不好,但卻是蔣介石軍事集團中,在八年抗戰時期,被岡村甯次稱贊的中國将領。 說湯恩伯率領的集團軍,是蔣介石嫡系部隊中戰鬥力最頑強的一支。在與日軍數次交戰過程中,我方(是指日軍)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戰勝這支部隊。為此,湯恩伯也被日軍視為天字一号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