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癌症患者是多運動好,還是多休息好?

曾經不止一個肺癌患者問我這個問題,平時到底是應該多休息還是應該多運動?也有一些肺癌複發轉移的病人,其家屬會抱怨,就怪她(他)閑不住,叫他在家曬曬太陽就好了,結果整天在家裡忙東忙西,你看,這下擴散了,人受罪還多花錢。他們把複發轉移的原因怪罪在多做事多運動上。

癌症患者是多運動好,還是多休息好?

癌症病人到底要不要運動?

當然是需要的。在2021版CSCO營養治療指南中,認為癌症病人易發生體能下降,需要适當的鍛煉。運動鍛煉有助于維持患者的體重和肌肉量。運動鍛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肉強度、體能,減少抑郁和癌性疲勞,改善生活品質,并延長生存期。而營養治療與運動鍛煉相結合被認為是維持肌肉功能的最優方式。而缺乏運動,衰老和系統性發炎反應都可誘導"蛋白質合成代謝障礙",加速肌少症的發展。

癌症患者是多運動好,還是多休息好?

運動方式

有氧運動是主要運動方式。它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和持續時間長(30分鐘或以上)。建議每周堅持3~5次。常用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快走、慢跑、競走、遊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做韻律操、球類運動(如羽毛球、網球)等。

抗阻力運動是一種對抗阻力的運動,主要目的是訓練人體的肌肉,傳統的抗阻力運動項目有俯卧撐、啞鈴、杠鈴等。為了維持肌肉強度和肌肉量,對于手術已完全治愈或者無瘤狀态的既往有癌症史的人,建議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結合進行,也就是與健康人群類似的運動。每次運動前先短暫的熱身,然後進行力量練習,再做有氧運動,運動後拉伸。

癌症患者是多運動好,還是多休息好?

并非所有的癌症病人都适合中高強度運動,對于手術後三個月之内建議多休息,盡可能選擇低強度運動,比如做做家務,散步等。但不同的癌症病人術後應該進行不同的康複訓練,比如肺癌病人,應該鍛煉吹氣球、吹風車、爬樓梯等,促進肺複張,增加肺活量。乳腺癌病人術後應加強爬牆訓練,保證患側上肢功能恢複,減少水腫的發生。

運動要注意以下幾點:

嚴重貧血的患者應推遲鍛煉,直到貧血改善;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白細胞計數恢複至正常前、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後一年内,避免到公共場所鍛煉;

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後嚴重乏力的患者不适合做中等強度的運動鍛煉,可鼓勵患者做10分鐘低強度的日常鍛煉;

有皮膚損傷的患者避免接觸遊泳池、湖泊、海水或其他可能有微生物暴露的地方,避免發生感染;

癌症患者是多運動好,還是多休息好?

進行抗阻力訓練時應避免相應部位留置導管脫落;

存在合并症的患者應結合相應專科醫師的意見調整運動計劃;

存在末梢神經病變或有共濟失調等有跌倒風險的患者,應避免高強度無保護的鍛煉。

運動應該貫穿癌症患者治療及康複的全過程,重點是要動起來,盡可能不要久坐和久卧,運動時間及運動強度的大原則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