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教育促進法》講“法律”更講“人情”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開始實施,“家務事”正式登上了“公堂”,父母開啟了“依法帶娃”時代。

這部法律一經釋出就引來廣大網友熱議,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樣一部法律,在現實中的可執行度到底有多高呢?

仔細閱讀此部法律就會發現《家庭教育促進法》并非家庭教育法,而是一部促進法。針對家庭教育的法律将傾向于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獎懲,而促進法在于引導,不在于獎懲。

十年栽樹,百年樹人。育人和植樹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一棵樹苗活下去的第一步就是保持樹幹的垂直生長,在栽種之初用輔助工具保持垂直顯得尤為重要。定期定量補充營養和水分的同時适當為其修剪枝條。一棵樹苗如果沒有科學的培育尚且無法正常生長,甚至面臨着死亡的危險。我們作為自然界中最複雜的物種之一,在幼年時要經過更科學的教育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家庭教育促進法》講“法律”更講“人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加強對父母的教育,就是保護下一代。随着時代的發展,上一輩父母的教育方式已無法适應隔代的孩子,新一代的父母又面臨着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同時,在國家雙減政策下,孩子在家庭成長的時間越來越多,新一代的父母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有條件的父母大多選擇将孩子寄養在父母身邊,在下班後選擇與孩子相處。這也是在相親中“本地人”或“外地退休父母”成為重要的相親标準的原因之一。沒有條件的就依托于事先串通的人所和驿站,機構的正規程度和孩子們的生活環境參差不齊。這時的孩子就像一顆剛剛破土的幼苗,此時的父母不應僅僅是黑暗中的一道指路明燈,更應成為把握方向的舵手,時刻調整前進的方向。

《家庭教育促進法》講“法律”更講“人情”

這部法律的實施目的就在于給“生而不養”的父母敲響警鐘,引導其重視家庭教育問題。同時,為那些渴望科學教育的父母提供正規友善快捷的育兒教育訓練,從“經驗帶娃”走向“科學帶娃”。這部法律才剛剛實施,還有待時間去檢驗,去豐富,但我相信這将是引發我們工作生活變革的一次“蝴蝶效應”,我們的政府正在一步步緻力于改善人民群衆的生活,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切實的利益。

同時我認為家庭教育不應僅僅是對下一代父母的要求,在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下,對隔代父母的指導也顯得尤為重要。鼓勵有資曆的老教師“返聘”,新老教師各展所能,共同撐起希望的明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