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功高蓋主沒有好下場,但這3位在曆史上大貢獻的人,有2位安享晚年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功高蓋主的事時有發生,作為上司也是很樂意看到自己的手下能力出衆。但是在古代,倘若你功高蓋主,那你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作為皇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功高蓋主的人,一般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都會将這人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在曆史上,曾有三個人可以真正稱得上功高蓋主。

第一位便是戰國時期的王翦。年少時就十分喜歡軍事,後來便一直追随在秦王嬴政身邊。王翦在領兵攻打趙國的阏與時,僅僅領軍十八天,便指令軍中不滿百石的校尉解甲歸田,并從原來軍隊中選撥人才,每十人中僅留下兩人,結果所留下來的全都是軍中的精銳。王翦就用這支經過縮減的精銳部隊,一舉攻下了阏與,并接連攻取了趙國九座城池。

功高蓋主沒有好下場,但這3位在曆史上大貢獻的人,有2位安享晚年

在鏟除呂不韋和嫪毐後,嬴政正式親政。秦國大一統的戰争正式拉開序幕,前後持續15年之久。在此期間,除了南韓以外的其他五國,全部都是王翦和他的兒子王贲帶兵所滅。

在與趙國的名将李牧的戰鬥中,雙方相持不下相持了一年之久。後來王翦采用反間計,以此除掉李牧。名将李牧死後,趙國軍隊不堪一擊,王翦一路勢如破竹,一路過關斬将,滅殺了趙軍主将趙蔥,并一舉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自此,趙國的王土盡歸秦國所有。

功高蓋主沒有好下場,但這3位在曆史上大貢獻的人,有2位安享晚年

後來,荊轲刺秦王惹怒了秦王嬴政,于是派遣王翦趁此機會攻打燕國。燕王和代王聯合起來一起抵抗秦軍的進攻,最後聯軍統領太子丹在易水河邊兵敗後。王翦趁機一路追擊,直接攻取了燕國首都城薊,燕王被迫逃到了遼東。

在攻打楚國的時候,秦王嬴政召叢集臣共同商議計策,王翦認為需要六十萬軍隊才能夠打下來,但是同為将領的李信則認為隻需要二十萬人就能夠攻下楚國。秦王嬴政認為王翦已經老了,最後聽從了李信的建議。王翦也是以事,辭去官職回到了家鄉。

功高蓋主沒有好下場,但這3位在曆史上大貢獻的人,有2位安享晚年

結果秦軍大敗,秦王赢政聽到前方傳來的戰報,震怒不已。随後親自前往王翦的家鄉,向王翦道歉并請求王翦出戰。王翦在出征前多次向秦王要求賜予他土地,接連五次之後,就連将士們也覺得他有點過分了。王翦聽到後,便向将士們解釋道:如今我率領大軍六十萬,秦王一定會心有疑慮,怕我擁兵自重,企圖造反。隻有這樣,才能讓秦王明白我除了金錢土地外,别無所求。

王翦不愧是一代名将,帶領軍隊一路上勢如破竹,在楚軍向東調動的時候,趁其不備,一路上大破楚軍,俘虜楚王,楚國是以也滅在了他的手裡。王翦也是以被封為武成侯。此後便功成身退,回歸故裡。六國就他一家就滅掉了五家,當真稱得上功高蓋主。也是因為秦始皇對他極度的信任,才得以平安無事。

功高蓋主沒有好下場,但這3位在曆史上大貢獻的人,有2位安享晚年

第二位便是韓信,被後人尊稱為“兵家四聖”之一。他的一生可謂是戰功赫赫,自幼便熟讀兵法,先是跟随項羽,卻得不到重視,最後歸順劉邦,和劉邦一起平定天下。

剛開始來到劉邦陣營的時候,劉邦對其也是不夠重視,給了他一個很小的官職,直到後來蕭何極力的推薦他,才得以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在楚漢戰争中,劉邦在彭城大敗,情況緊急,在此危難之際,韓信迅速召集餘下的軍隊與劉邦成功會師,并是以而抵擋住了楚軍,使得漢軍有了喘息的機會。後來,韓信更是用聲東擊西的計策,率漢軍渡過黃河,平定魏國,俘虜了魏王。

功高蓋主沒有好下場,但這3位在曆史上大貢獻的人,有2位安享晚年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韓信更是與張耳一起滅掉代國和趙國。後來韓信率兵伐齊,項羽得知後,與齊國聯軍抵擋韓信的進攻。在敵衆我寡的局面下,韓信派人連夜做了一萬多條袋子,裡邊裝滿沙土,水淹敵方軍隊。敵軍中計後,韓信連忙率領軍隊進行反擊,楚軍慘遭大敗,韓信是以被封為齊王。後來在垓下之戰,韓信直接全殲楚軍,項羽也因兵敗自刎烏江。

韓信這一路走來,戰功赫赫,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的事,功高蓋主亦是罪過。最後被冠以謀反的罪名,斬殺于鐘室,并被夷三族。

功高蓋主沒有好下場,但這3位在曆史上大貢獻的人,有2位安享晚年

最後一位就是郭子儀,郭子儀是武舉人出身,不僅武功厲害,軍事能力也堪稱一流。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正處于守孝期間,隻好被朝廷“奪情”啟用。郭子儀回歸後率領軍隊東讨安祿山,一路上過關斬将,收複靜邊軍,并斬殺叛将周萬頃和高秀岩。一路上收複失地無數。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之後,朝廷欲趁機大肆進攻叛軍。郭子儀被封為元帥,率領軍隊趕往京城與叛将安守忠交戰,在戰敗之後,退守武功,并立即向皇帝請罪,要求降職。皇上也是以感到欣慰,對其也是十分的信任。

後來郭子儀兩次奪回長安,唐代宗在回到長安後對郭子儀說道:“是我任用你太晚了,才走到了這一步。”并對大臣們說道:“郭子儀是國家忠臣。”可見唐代宗對郭子儀是極其的信任,而郭子儀掌握軍權本可以廢掉他,最終也沒有辜負他,将他迎回長安。

功高蓋主沒有好下場,但這3位在曆史上大貢獻的人,有2位安享晚年

吐蕃、回纥、黨項入侵唐朝的時候,郭子儀鎮守奉天。當唐代宗問他是否能抵擋住的時候,他回答到:“這些士兵都曾是我的部下,他們不會來攻打我的。“果不其然,叛軍攻打到奉天的時候,發現鎮守的是郭子儀,士兵們不肯出戰,隻好退去。後來叛軍圍攻泾陽,回纥軍曾與郭子儀并肩作戰過,本以為郭子儀已經去世,才會與吐蕃軍對聯合進攻唐朝。現在聽說郭子儀還活得好好的,便知上了賊人的當。随後便撤去了軍隊,與郭子儀和好如初。吐蕃也是以難以抵擋,最終以郭子儀大勝而告終。

倘若當初郭子儀擁兵自重,廢掉了唐代宗,曆史可能就要改寫了。郭子儀也因代宗的絕對信任,得以善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