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曆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雍正王朝》是清代宮廷劇的一部代表作,在某些細節上也較為接近曆史事實。劇中,康熙、雍正、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角色深入人心,此外還有一個角色也很出彩,他就是張廷玉。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曆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導演胡玫老師,杜雨露老師,對張廷玉的刻畫和表演都很到位,突出了他的性格特點——穩。曆史上的張廷玉卻如《雍正王朝》中一般,是個十分謹慎的人,這一點,無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對他都都有類似的評價。

不過,《雍正王朝》畢竟是影視作品,如果細心且了解清史的讀者看過這部劇後,就會發現,雍正時期的張廷玉較為符合曆史真相,而康熙時期的張廷玉,顯然有不小的出入。在筆者看來,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更像是曆史上另一人物——李光地。

這裡先來了解一下康熙時期的張廷玉

張廷玉,安徽桐城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于北京,父親張英是康熙中期的寵臣,官居大學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張廷玉考中進士并通過朝考,成為翰林院庶吉士。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曆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張廷玉正式入仕,擔任的第一個官職是翰林院檢讨(七品官)。由于張廷玉早年就受到其父張英的影響,在文學方面頗有造詣,憑借這個優勢,他獲得了康熙帝的賞識,并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内擔任康熙帝的文學侍從。

不過從張廷玉的經曆來看,他是在康熙中期以後才考中進士并步入仕途的,顯然在資曆方面還遠遠不如當時的其他得寵漢臣,是以基本可以判定,張廷玉在康熙晚年時,不可能成為權力核心的人物。

事實上也是這樣,直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張廷玉才擔任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這個官職并不高,位在六部侍郎之下。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張廷玉才跻身大員行列,被任命為刑部侍郎并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曆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張廷玉29歲考中進士,49歲官居正二品,這個晉升的速度雖然也不慢,但畢竟離文官的最高品級大學士還相差很遠,更談不上是康熙帝的心腹親信了。

《雍正王朝》開篇的時間就是康熙四十六年,此時的張廷玉從剛剛入仕不久,隻是南書房中的一個侍從,在康熙的特恩下才準予着四品官服。但劇中的張廷玉顯然已是康熙帝的宰輔,位列佟國維、馬齊之下。

按照清代的慣例,能稱宰相的必須是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康熙時期尚無軍機處,大學士算是名義上的宰相,既然張廷玉是宰輔,那麼必然也是大學士了。

從劇中可以看出,張廷玉是十分受康熙帝寵幸的,在上書房中雖排名最末,但在具體的政務中,康熙帝顯然更願意征詢張廷玉的意見,其影響也較佟國維、馬齊更大。就是在廢立太子這樣重大的事情上,張廷玉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曆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再來看一看李光地

李光地是康熙九年(1670年)的進士,在平定三藩時脫穎而出,被康熙帝賞識。此後曆任内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工部侍郎、直隸巡撫等職。

康熙四十四年的時候,李光地晉升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不僅在政治上深得康熙帝的信任,思想文化及學問上更深得康熙帝的賞識與倚重。與同時期的另一位漢臣陳廷敬相比,李光地顯然更受康熙的看重,很多軍國重事往往征詢李光地的意見。

康熙的晚年,一直被立儲的問題所困擾。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康熙帝權衡利弊之後,有意将廢太子胤礽複立為太子,召滿漢文武大臣,讓他們在衆阿哥中舉奏一人。結果衆大臣共同保奏八阿哥胤禩。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曆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康熙令群臣保奏是假,借此試探是真。他随後又征詢李光地的意見,李光地深知康熙帝的用心,回奏說:“前皇上問臣廢皇太子病如何醫治方可痊好,臣曾奏言徐徐調治調治天下之福。”

李光地在關鍵時刻準确體會到康熙帝的意圖,第二天,康熙帝召見群臣,公開宣布廢太子病已痊愈,表明了複出立之意,四個月後,康熙帝複立胤礽為皇太子。這一幕,與《雍正王朝》中的細節是何其相似,隻不過這個人不是張廷玉而是李光地。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曆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筆者撰寫此文,并非是挑《雍正王朝》的刺,這方面想必導演和制片比筆者更有研究,畢竟這部清宮大劇涉及的人物太多,塑造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原本就不易,而且李光地在康熙五十七年就去世了,換成張廷玉一身扮兩角顯然更能銜接劇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