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許多人也都知道,年輕的時候,正是努力的時候,人的一生漫長,但是緊要處卻隻有那麼幾步,特别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上個世紀初,神州大地動蕩不已,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後來成為民國國父的孫中山,便是那個時代的救贖者,民國成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過在本質上,卻并未有太多的改變。
封建帝制沒了,又出了軍閥混戰,這根本不符合孫中山最初的預想,為此,經蘇聯人建議,孫中山決定創立軍校,專門為革命培養人才。

1924年國民黨開一大時,由于各地軍閥的反對,孫中山提出要求,要各省的代表都秘密招生,這就是黃埔一期招生時的真實情況,并非是大搖大擺,而是秘密招生。
總共約1200餘人參加了考試,被錄取的有350餘人,這些人中,有很多之後成為了國共兩黨的風雲人物,譬如國民黨胡宗南,關麟征,陳明仁等人,我黨的陳赓,徐向前等人。
在這350名第一期的學員中,年齡最大的叫曾擴情,已經是30歲了,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在這些人中,确實是有一位非常年輕的人,他叫劉詠堯,這一年,劉詠堯才15歲。
劉詠堯是湖南醴陵人,都說:“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實在是古人誠不欺我,劉詠堯由于家庭條件很好,讀了私塾,國小,中學,13歲時,就考入了北京朝陽大學。
一年後,他來到了廣州,進入陸軍講武學校學習,再過一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成為了第一期學生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從軍校畢業後,劉詠堯便參加了軍隊,别看他年齡小,但是打起仗來卻是一點也不含糊,由于他多次負傷不下火線,因而深受上級的器重。
1925年底,他被選中前往莫斯科學習,直到1927年回國,10月,他已經成為上校團長,在黃埔軍校的學生中,劉詠堯的升官速度算是不慢了,但是為什麼我們之後很少聽他的名字呢?原因很簡單,劉詠堯之後去搞理論工作了。
此後,劉詠堯曆任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政訓處處長,國立中央大學教授等職,在蔣介石成立特務組織複興社時,劉詠堯還過去成為複興社幹事,做一些政治工作。
抗戰時期,劉詠堯當過大學教授,也幹過軍政部抗日遺屬工廠廠長職務,總的來說,在許多時刻,劉詠堯做過許多的事,1945年,劉詠堯被升任為陸軍中将,這一年他36歲。
解放戰争時期,劉詠堯依然沒有帶兵打仗,擔任的盡是一些不太重要的職務,1949年,劉詠堯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國防部次長,那個時候,國共力量懸殊,沒多久,劉詠堯就和顧祝同逃到台灣了。
到了台灣以後無仗可打,而劉詠堯也不是一個喜歡打仗的人,他順勢退出了軍界,開始做一些軍事研究工作,由于他的資曆擺在那裡,劉詠堯也先後擔任了“行政院設計委員會”委員,“光複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等閑職。
90年代,劉詠堯做了一件大事,他聯合一些黃埔同學等發起了“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其主要目的是加強兩地的交流與合作,共促祖國的繁榮發展。
鄧小平當時對這個同心會很少看重,一直都是大力支援。
1993年,劉詠堯受邀回到大陸通路。
1998年,他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享年89歲。
值得一提的是,劉詠堯雖然離世了,但是他的一個孫女卻依然在進行着她的傳奇,他的孫女,就是兩岸都家喻戶曉的女星,憑借一首歌紅遍全國的劉若英。
劉若英說,自己的爺爺對自己家教很嚴,從來不讓自己以家世擷取什麼,而她也始終謹記着爺爺的話,劉若英還說,自己的爺爺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便是《黃埔軍校校歌》,他經常要劉若英在他的面前唱給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