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多年才被埋葬,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多年才被埋葬,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1928年6月4日晨5時,張作霖所乘由北京傳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亂世枭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

張作霖死後,他的家屬們想要為他建造一個豪華的陵墓,便特意派出衆多風水先生,遍查遼沈地區的名山大川。其中一個周姓風水先生,選中了撫順市的元帥林,他稱此地是“

前照鐵背山,後座金龍灣,東有鳳凰泊,西有金沙灘

”。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多年才被埋葬,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随之,張學良夫婦前往巡視後,也認為此處山清水秀氣勢不凡,又有鐵路相通,于是決定在此地建張作霖陵墓。但考慮到陵墓的修建工程巨大,當時預計的是三年内完工,張學良就先将張作霖的屍體暫厝在大帥府的院子裡,等到陵墓修建完成後再正式下葬。

但等到1931年秋,正當元帥林工程初具規模時,爆發了“

九一八事變

”,張家人撤到關内,日本人占領了大帥府,便把張作霖的棺材移到珠林寺停放。這一放就是六年,可憐生前風光無限的張作霖死後孤零零地躺在荒涼的珠林寺,沒人看管,連點香火味都享受不到。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多年才被埋葬,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後來,因為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景惠投靠日本人,并出任僞滿洲國總理,他實在不忍心自己的結拜兄弟如此凄涼,便張羅給張作霖下葬。恰好此時日本人也在考慮如何處置張作霖的屍體,畢竟張作霖作為曾經的東北王,他的屍體這樣長久停放在珠林寺,也不是那麼回事。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人便同意張景惠給張作霖下葬的事情。這個時候張作霖老家海城的鄉紳聽說要安葬張作霖,便聯名上書,請求将張作霖安葬在海城。

與此同時,張作霖當年的老部下們,則紛紛出面,請求把張作霖安葬在已完工的元帥林。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多年才被埋葬,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後來消息傳開之後,東北各界的報紙則刊出許多文章,籲請“

僞滿洲國

”當局給張作霖風光下葬。日本人沒有想到張作霖的下葬會在社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他們開始感到有些恐懼。因為,他們懷疑大家很有可能借推崇和懷念張作霖,來否定和反對現在的僞滿洲國。

也正因為類似的原因,日本人本便想收回成命,讓張作霖的屍體繼續停放在珠林寺算了。可問題是,現在國際輿論、民間呼聲都已經被吵起來了,這個時候日本人這樣對待張作霖,顯然會讓自己處于輿論的被動地位。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多年才被埋葬,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一時間,日本人是左右為難,這個時候張景惠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張作霖的屍體安葬在錦縣驿馬坊。這錦縣驿馬坊,埋着張作霖的母親和原配夫人趙氏,是以這也算是張家的家族墓地,是以張作霖埋葬在這裡,于情于理也說得過去,社會各界人士也不好說什麼。

與此同時,這驿馬坊地處偏遠,沒有元帥林那麼紮眼,也不像海城離奉天那麼近。把張作霖葬在這裡,基本上隔絕了他在老窩——奉天和海城的影響,自然也就不會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對張作霖的過分推崇,進而不利于僞滿洲國的統治。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多年才被埋葬,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于是,日本人很快同意了這個方案,随後在1937年6月,在張景惠的主持下,張作霖被正式葬入錦縣驿馬坊(

現為淩海市

),按日本人的意思,張景惠給張作霖設計了一個既不算隆重也不算簡單的葬禮。

當時,在下葬的時候,還出現了一個意外,那就是找不着打幡的人。因為按照中國的習俗,打幡必須由兒子來,可張作霖的八個兒子此時都在關内,這可怎麼辦呢?要知道像張作霖這種大人物,下葬時如果連打幡人都沒有,實在說不過去!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多年才被埋葬,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無奈之中,張景惠隻好找到張作霖大姐,請她的兒子、也就是張作霖的外甥來給他打幡,随後平闆車載着張作霖的棺材,浩浩蕩蕩地去往奉天車站,再由奉天開出一列專列直達石山車站,将張作霖下葬在驿馬坊,墓穴選在張作霖原配趙氏的墓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