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艾米麗在巴黎》第二季的播出,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巴黎時尚以及巴黎真實生活的熱烈讨論。

和第一季一樣,口碑和評價雖再次雙雙“下線”,但卻并未阻止這部劇集全球收視率的持續走高以及獲得時尚界的大量熱議,用“黑紅”來形容《艾米麗在巴黎》顯然再合适不過。不同于其他劇集,網飛這部在去年十月份首播的劇集在定位上就非常明确——它是一部以時尚界為背景,充斥着大量華麗時裝的時尚劇集。是以,它也常被人們拿來跟十年前的《欲望都市》做比較。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艾米麗在巴黎》第二季海報

隻不過相較于《欲望都市》,《艾米麗在巴黎》的故事線就顯得十分簡單了,這也是它最受人們诟病的一點。不過即便如此,《艾米麗在巴黎》依舊憑借簡單的故事線以及輕松的氛圍,精準抓住了後疫情時代觀衆對娛樂劇集的需求,嚴肅深奧不再具有吸引力,輕松有趣甚至是不用多加思考的劇情才能引起共鳴。正如許多網友所講的,雖然自己很煩這部劇,但還是看得停不下來。

第一季主要講的是由 Lily Collins 飾演的美國女孩 Emily 隻身來到巴黎工作,并用 Instagram 記錄下身為“外來者”在巴黎城中的所見見聞,第二季則将故事重點放在了已經适應工作的 Emily 的感情生活上。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艾米麗在巴黎》劇照

在《欲望都市》、《绯聞女孩》、《穿Prada的女魔頭》等影視劇之後,已經很少有劇集能夠像《艾米麗在巴黎》這樣引起時尚界的廣泛讨論。而且在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艾米麗在巴黎》所觸發的時尚相關話題的搜尋量也在近期迎來激增。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欲望都市》對時尚界的影響非常大,是帶有時尚主題背景的電視劇

根據 Ebates 旗下數字購物平台 ShopStyle 收集的資料顯示,Emily Cooper、Mindy Chen、Camille 和 Julien 等劇中人物所穿着服裝配飾的搜尋量均在第二季劇集播出之後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比如由 Lily Collins 飾演的 Emily 所佩戴的貝雷帽就有超過 43% 的搜尋量增長,而她所穿着的白藍條紋毛衣、格子西裝外套和漁夫帽的時尚搜尋量均增長了 42%。紅色禮服的搜尋量增加了 41%,而及膝靴子的搜尋量增加了 37%。此外,該劇還連帶着讓 Dior 的網際網路搜尋量增加了 40%。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貝雷帽是 Emily 的标志造型

Emily 劇中的好朋友 Mindy 所穿着的亮片西裝外套和紅色水桶包相關的搜尋量分别增長了 69% 和 60%,另外她所穿着的豹紋外套、紅色連衣裙和黑色軟呢帽的查詢量則分别增加了 53%、41% 和 24%。劇中“真正”的法國女孩 Camille 相關的時尚搜尋量增長了 80%,她所穿着的 Ouversizes 西裝外套、高腰褲和七分西裝外套的查詢分别增加了 50%、46% 和 44%。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Emily 和 Mindy

有趣的是,《艾米麗在巴黎》第一季的服裝造型師 Patricia Field 恰恰就是《欲望都市》和《穿 Prada 的女魔頭》這兩部經典時尚影視劇背後的最大功臣之一。第二季的造型師是 Marylin Fitoussi ,并由 Patricia Field 擔任服裝顧問。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Patricia Field

在第一季中,Patricia Field 為 Emily 打造了一系列配色鮮豔誇張的造型。走在巴黎街頭的 Emily 非但沒有很好地融入巴黎這座城市的時尚氛圍之中,反而顯得十分格格不入,而這也是人們對劇中造型多加指摘的原因。許多人都指出,劇中 Emily 的造型是帶着刻闆印象的法式風格,并且認為 Emily 就是一個美國上東區的富二代小姐,是一不折不扣“土豪”。

觀衆們尤其是法國的觀衆認為,這部劇以一種非常顯而易見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現了美國和法國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Emily 眼中的巴黎代表着美國人刻闆印象中的巴黎,是幻想中不存在的巴黎生活。法棍、貝雷帽、羊角面包、對待工作的輕浮态度、濫情等等所有我們在提到法國時所能聯想的詞,都能在這部劇中找到相對應的點,而這恰恰反映了這部劇背後的刻闆印象之深。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不過就如前文所講,“黑紅”體質的《艾米麗在巴黎》在不斷的觀衆質疑和批評聲中,獲得了出圈的機會而成為大家的關注焦點。同時更重要的是,時尚行業的故事主線也讓劇集走出相對小衆的文化圈子,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和讨論。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美國女孩 Emily 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巴黎,但這座象征着世界時裝“舊秩序”的城市卻用各種“刁鑽不近人情” 的方式讓 Emily 在工作一開始就屢屢碰壁。而且與所謂巴黎風格格格不入的服裝造型,更是成為這部劇集的一大“槽點”。

首先,Emily 在劇中的造型是十分“美式風格”的,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帶着強烈美式濾鏡的“巴黎風格”,它代表的是美國人對待潮流、了解時尚的一種最直接表現。是以,Emily 的劇中造型可以被人一眼就“歸類”到美式風格裡面,甚至 Emily 都不用開口說話,就能直接被法國人認出是美國人。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從這點來看,服裝造型師似乎又是成功的。她成功地将美式風格的幾個重要元素進行提煉,并将它們組合在一起,進而讓美式風格的特點更加強烈。

Patricia Field 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刻意在 Emily 造型中強調美式風格元素的原因在于她認為 Emily 在被巴黎的優雅同化之前,需要表達她的美國身份。“對我來說,我的工作就是為演員們創造出最有趣、原創且最漂亮的服裝,而不是融入在環境中。”是以由此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什麼劇中 Emily 的造型與現實中的巴黎有着如此巨大的差異性。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而另一邊,美國和法國在對待時尚文化、社會議題上面的差異性同樣在劇中被進行了放大。對于美國人來說,法國代表着舊秩序,是古典的但又是守舊,對于法國人來說,美國代表着現代,是先進的但又是沒底蘊的。是以 Emily 初到巴黎之時,總被法國人嘲笑為“鄉巴佬”,因為在法國人眼中,穿名牌的美國人就是暴發戶,是不懂時尚隻懂名牌的“土包子”。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但就像劇中 Emily 的職業一樣,她用新的思維、新的玩法、新的政策幫助巴黎的時尚品牌實作新生。現實中的法國品牌也面對着這樣的悖論,一方面它們仍“高高在上”,象征着進階時裝的最後金字塔,但另一邊的美國品牌卻用商業打法一步步蠶食了前者的市場。甚至于當有美國設計師執掌法國時裝屋品牌的時候,法國人總會喊出進階時裝要亡的論調。

也是以,劇中借由“社交媒體”這種當下最火的營銷工具反映了現實時尚領域中的某個現實,即如何社交媒體泛濫的當下,維持奢侈品牌的神秘感和奢侈性。同時,它也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仍是基于刻闆印象的事實。WWD

撰文Karlie

編輯Jason

圖檔來源網絡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深度報道|艾米麗身上的巴黎和真實的巴黎,差別在哪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