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意思說的就是三國時期的三位貌若天仙的美女,二喬都是專一癡情之人,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周瑜,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甄宓卻在曹操、曹丕、曹植三個男人之間巧妙周旋,具體怎麼回事?聽筆者娓娓道來。

甄宓是今河北無極縣人,祖上甄邯是漢代的太保,家族世襲兩千石的俸祿,父親甄逸曾任上蔡令,可以說甄宓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自然是大方得體,通情達理,賢惠無比。
在建安初年,袁紹為次子袁熙選妃子,甄宓被選中,公元199年,袁紹打敗不可一世的公孫瓒,袁熙走馬上任幽州刺史,甄宓則留在邺城。
曹操通過夜襲烏巢以少勝多在官渡之戰擊潰了袁紹,雖說袁紹仍有實力,但基本在走下坡路,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領大軍以勢不可擋之勢進攻邺城,攻下邺城之後,曹操心急火燎的直奔袁府。(世說新語記載)。
因為曹操要把“孫吳好蘿莉,曹魏好人妻”的名号坐實坐穩,是以之前就聽說袁府有一個叫甄宓的妃子長的傾國傾城,等邺城被攻破以後,就直奔甄宓而去。
但令曹操意料不到的是,中郎将曹丕早已捷足先登,以英雄救美的出場方式将甄宓救出來,曹操趕到袁府後,正趕上曹丕與甄宓一起從袁府出來,曹操見到後,不好說什麼,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由于曹植生性不喜歡打仗,是以基本都是在大後方,曹丕随曹操征戰,曹植自然就有很多時間與自己的嫂嫂碰面,曹植被甄宓的美貌以及賢惠深深的折服,欲罷不能,深陷愛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等到曹丕與甄宓生下兒子曹叡、女兒曹氏(即後來的魏明帝與東鄉公主)以後,曹植對甄宓的愛慕之情一直絲毫未減,而曹操更是因為此事,一直沒有将曹丕立為太子(公元217年才被立為世子),這讓曹丕生活的膽戰心驚,每天都是提心吊膽。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承魏王,甄宓被留在邺城,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
曹丕在洛陽,而甄宓在邺城,再加上曹丕已經開始寵幸更年輕的郭皇後、李貴人、陰貴人,即便再怎麼賢惠通情達理的甄宓也是吸引不了曹丕的注意了。
甄宓感到生活一片渺茫,有時會不經意間透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這時被郭皇後知道後告訴了曹丕,曹丕一怒之下,下令賜死了甄宓。
但關于甄宓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當年曹操因為甄宓一直沒有立曹丕為世子,是以曹丕對甄宓也是怨恨交織。
在甄宓死後,曹植由封地鄄城到洛陽朝見曹丕,得知甄宓已經被賜死,心中立刻酸楚無比,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有恃無恐”。曹植看到甄宓生的太子曹叡,再加上曹丕把甄宓的遺物玉縷金帶枕送給他,頓時睹物思人,心中蒼涼凄楚。
曹植在乘船傳回封地時,恍惚之間,在洛水仿佛看到了甄宓淩波乘風而來,但之後才發現一切隻是太過四年甄宓。
回到鄄城以後,奮筆寫下《感甄賦》,等到曹叡繼位後,感覺這首四年自己母親的詩名不雅,就改成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千古名篇《洛神賦》:“……飄若驚鴻,婉若遊龍……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讀來讓人在贊美曹植超高的文學天賦時,也不免為其傷感。
是以,這就是“一女亂三曹”的故事,其實在看完故事以後,我們很容易看出,不應該是“一女”亂“三曹”,因為史書中的甄宓不是那樣充滿心機的女子,真正的“亂”應該是曹操的家族成員們自亂陣腳,而曹氏之人的行事風格以及心思在曆史上是出了名的酷虐變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