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意思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三位貌若天仙的美女,二乔都是专一痴情之人,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周瑜,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甄宓却在曹操、曹丕、曹植三个男人之间巧妙周旋,具体怎么回事?听笔者娓娓道来。

甄宓是今河北无极县人,祖上甄邯是汉代的太保,家族世袭两千石的俸禄,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可以说甄宓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自然是大方得体,通情达理,贤惠无比。
在建安初年,袁绍为次子袁熙选妃子,甄宓被选中,公元199年,袁绍打败不可一世的公孙瓒,袁熙走马上任幽州刺史,甄宓则留在邺城。
曹操通过夜袭乌巢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击溃了袁绍,虽说袁绍仍有实力,但基本在走下坡路,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领大军以势不可挡之势进攻邺城,攻下邺城之后,曹操心急火燎的直奔袁府。(世说新语记载)。
因为曹操要把“孙吴好萝莉,曹魏好人妻”的名号坐实坐稳,所以之前就听说袁府有一个叫甄宓的妃子长的倾国倾城,等邺城被攻破以后,就直奔甄宓而去。
但令曹操意料不到的是,中郎将曹丕早已捷足先登,以英雄救美的出场方式将甄宓救出来,曹操赶到袁府后,正赶上曹丕与甄宓一起从袁府出来,曹操见到后,不好说什么,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由于曹植生性不喜欢打仗,所以基本都是在大后方,曹丕随曹操征战,曹植自然就有很多时间与自己的嫂嫂碰面,曹植被甄宓的美貌以及贤惠深深的折服,欲罢不能,深陷爱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等到曹丕与甄宓生下儿子曹叡、女儿曹氏(即后来的魏明帝与东乡公主)以后,曹植对甄宓的爱慕之情一直丝毫未减,而曹操更是因为此事,一直没有将曹丕立为太子(公元217年才被立为世子),这让曹丕生活的胆战心惊,每天都是提心吊胆。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承魏王,甄宓被留在邺城,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
曹丕在洛阳,而甄宓在邺城,再加上曹丕已经开始宠幸更年轻的郭皇后、李贵人、阴贵人,即便再怎么贤惠通情达理的甄宓也是吸引不了曹丕的注意了。
甄宓感到生活一片渺茫,有时会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这时被郭皇后知道后告诉了曹丕,曹丕一怒之下,下令赐死了甄宓。
但关于甄宓的死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当年曹操因为甄宓一直没有立曹丕为世子,因此曹丕对甄宓也是怨恨交织。
在甄宓死后,曹植由封地鄄城到洛阳朝见曹丕,得知甄宓已经被赐死,心中立刻酸楚无比,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有恃无恐”。曹植看到甄宓生的太子曹叡,再加上曹丕把甄宓的遗物玉缕金带枕送给他,顿时睹物思人,心中苍凉凄楚。
曹植在乘船返回封地时,恍惚之间,在洛水仿佛看到了甄宓凌波乘风而来,但之后才发现一切只是太过四年甄宓。
回到鄄城以后,奋笔写下《感甄赋》,等到曹叡继位后,感觉这首四年自己母亲的诗名不雅,就改成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千古名篇《洛神赋》:“……飘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读来让人在赞美曹植超高的文学天赋时,也不免为其伤感。
因此,这就是“一女乱三曹”的故事,其实在看完故事以后,我们很容易看出,不应该是“一女”乱“三曹”,因为史书中的甄宓不是那样充满心机的女子,真正的“乱”应该是曹操的家族成员们自乱阵脚,而曹氏之人的行事风格以及心思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酷虐变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