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簡單的話,講述最真實的曆史。
中國象棋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是中國傳統棋類益智遊戲,屬于二人對抗性遊戲的一種,由于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它的起源非常富有争議性。

象戲
象棋的起源
象棋在發展成型之前,以“象戲”的身份活躍在古老的世界中。根據出土的文獻顯示,我國接觸到的首批象戲是由印度經絲綢之路傳來的,被稱為北周象戲。有蘇聯學者對此提出質疑,試圖批駁印度起源說。
1972年,他在《象棋——宇宙的象征》斷定象棋首先出現于公元569年的中國,并列舉了很多執行個體以證明自己的觀點,雖然我很相信他的話,但最後仍被證明出有誤的地方,是以在國際上仍以印度起源說為主。
象戲玩法
雖然蘇聯學者的說法被反駁,國際上以印度起源說為主,但我個人還是認為象棋起源自中國,并附上我的觀點,當然我的觀點隻是一種推論。若要證明我的推論,需要考古專家的孜孜不倦。
漢劉向《說苑·善說》中記載了戰國孟嘗君下象棋的有關活動:“雍門周調孟嘗君,足下燕則鬥象棋,亦戰鬥之事乎。”《楚辭·招魂》中也有記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這些事實至少能說明,在我國最早被廣泛傳播的象棋不是從印度傳來的,是中華民族自己的産物。
劉邦項羽
至于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在印度或是中國,這就不是我能說得上話的了,畢竟印度的文獻明明白白擺在那裡,而中國至今還沒有出現較早關于象棋的古物文獻。是以考古專家們,拜托了!
象棋規則背後的故事
在我們學象棋起始,前輩們都會教我們一個口訣:“馬走日字,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護将邊,小卒一去不複返。車走直路馬踏斜,象飛田字炮打隔,卒子過河了不得。”
玩象棋的最基本規則都被這寥寥數十字概括清楚了。還有一點屬于基本常識的東西沒有被概括在口訣中,那就是将和帥不能碰面。相傳,将和帥不能碰面的規則是戰神韓信看到了劉邦與項羽的戰争後普及的。
項羽
據有關史書記載,在楚漢之争陷入僵局時,劉邦與項羽來到廣武山前對話。“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漢王劉邦站在廣武山上對着西楚霸王項羽破口大罵,依項羽那暴脾氣自然不能容忍,令士兵向劉邦所在的山頭射箭,劉邦一個靈活的“s”型走位,以胸口接住了楚兵射的箭,差點丢掉性命。
事後,韓信吸取了楚漢之争中劉邦與項羽之間的經驗,在象棋改造過程中加上了很重要的一筆,有了楚河漢界,并附上将帥不能碰面的規則。畢竟所有學者公認的是:在象棋的形成和發展中看,象棋是古代戰争在棋盤上的再現。
在雙方的博弈中,将帥如果同在一條直線上,其間又沒有認識棋子(士兵)的阻隔,一定是你死我活的下場,是以規則規定隻要有任一方把将帥走成了碰面的情況下,即立刻判為輸家(這可是劉邦以血痛為我們換來的)。
小結:瞎扯
再跟讀者們瞎扯一段。這個楚河漢界與将帥不能碰面真的非常重要。我們再舉一個例子,當年諸葛亮與王司徒于兩軍陣前非得碰面剛一波,拖着老朽身軀的王司徒緩緩走入陣前,在”蠢蠢欲動“的諸葛亮面前,猶如送上嘴中的一塊肥肉,一通操作過後,又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擺在世人面前——将帥真的不能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