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暑假,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翻開了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寫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我好奇百年前那動蕩複雜的中國大地上,紅色革命之火是怎麼燃燒起來的?中國共産黨人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群人?為什麼後來會有成千上萬的農民、勞工、學生、士兵都願意冒着生命危險擁護紅軍、參加紅軍?他們身上都有些什麼樣的魅力呢?這些問題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從這本書裡尋找答案。
在1936年6月到10月,三十歲的斯諾,不遠萬裡,冒着生命危險,深入到紅軍根據地,和多位中國共産黨上司人直面談話,并詳細地寫下了他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描繪了一個鮮活和諧的“紅色之邦”。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對話,讓我對原本陌生又遙遠的革命先輩們的印象越加深刻鮮明、豐滿鮮活。
這本書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章節是第三章的第一節——“蘇維埃掌權人物”。這章叙述了斯諾來到西北,找到了當時中國蘇維埃的領袖——毛澤東。那時的西北完全是個農業區,有的地方還是半遊牧區。迫于時勢,紅軍遷都到了保安。作為紅軍領袖的毛澤東主席,“有世界最高的賞格輯拿他的首級,但他卻沒有受過一次傷”,這實在是讓人吃驚。毛主席既有着中國農民質樸率真的性格,又有着最銳利的智慧和處世的機巧。生活上,他與所有的共産黨員一樣普通随意。他熱愛讀書,無論是古今中外,還是曆史政治哲學都有很深刻的研究。除此之外,他每天都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常常直到深夜才休息。通過這一章節,我不禁對毛澤東主席肅然起敬。與之同時,又覺得那樣的毛主席還是個可親有趣的長輩。真奇妙啊!
斯諾在書中還寫了這麼一句話:“‘中國共産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着中國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國。”是啊,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财富,不僅激勵着當時全中國的革命戰士,還激勵着無數後來人。紅星的光輝一直在照耀着全中國。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生長在和平的年代的我們閱讀着這本書,翻閱着這一張張薄薄的書頁,仿佛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仿佛看到了共産黨員們留下的鮮血,看到了他們面對苦難危機時堅韌不拔的意志、英勇無畏的精神,看到了他們為共同的理想甘于奉獻、犧牲的滿腔赤誠,無私高貴的靈魂。
讀書讓我了解曆史,更讓我學會思考。紅軍将士們為了崇高理想而不屈不撓,奮勇拼搏,他們那一腔熱血的精神感染了我。是以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的精神,迎難而上,不畏不懼,挑戰自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讀書,不負這熱血的青春,不負那光榮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