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假期在西安參觀華清池時,本是奔着《長恨歌》的凄美故事,卻被參觀了“西安事變”的舊址。這可說是改變了中國曆史的事變,竟就在一片郁郁蔥蔥中,幽靜的蔽所發生了。

屋舍間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殘留的彈孔痕迹令人心驚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猙獰的向外擴散着填滿了玻璃窗。前方的山,當年的蔣介石便是驚慌的在險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卻終遭囚禁在此。

《紅星照耀中國》的開頭與結尾便均有提及,這消息着實令作者驚鄂,他在蘇區與紅軍們共同生活,觀察記錄,與他們相伴。在那段歲月裡,他遇到許多被他戲稱為“擁有天價人頭”的紅軍将領們。他們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與農民們友好相處。那份真摯與樸實,也感動着埃德加。斯諾的心。

不難看出,作者的态度也在無形間變化着。剛到此地時,不甚明了的他心中好奇且懷疑,那份疑惑在談話中不斷加深着。他時常問詢将士們的生平,卻越發困惑,這群狂熱的革命者們為何将革命視若珍寶,與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獻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線,與那出身入死,在前線奮戰之人深切交流,才終是得了些思緒。

斯諾是絕對的中立者,他不時與群眾們争讨他們對共産黨的看法,他聽見一緻的回答,“還是共産黨好啊!”一路上,共産黨所到之處,興建工廠,興辦學校,農民們安定的過着他們的日子,士兵們日複一日刻苦的鍛煉。

而國民黨所過,卻屍橫遍野,濃煙滾滾是燒毀的房屋。土地、牲畜被奪走,沉重的負稅令農民們不堪重壓,無論幹何事,總有道稅壓在心頭,令人膽寒。

斯諾思索着,他總是認為共産黨也總該幹過搶奪壓榨似的事兒,但那開始時的譏諷卻是煙消雲散。雖不能斷言他的心已歸屬于紅軍,但最終離去時,那句“誰真的害怕人民,誰信任人民?”卻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心中孰輕孰重。

我尤對書中那群少先隊員們頗有好感,與我們一般大的年紀,卻在為他們心中的革命事業一絲不苟的盡一份力量,那勇敢與自尊令人欽佩。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總抱着一股執着的勁兒,不論是熱血或是對革命的追崇,這群孩子們的心中,革命早是攀上高位的,他們也無一不對此堅信不疑。

紅軍戰士們都普遍年輕,他們參加進長征時,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他們充滿了活力,往往提及長征,總與艱難、困苦挂勾,但當斯諾問及此時,卻總聽見他們爽朗的回答,“不累!”

在這裡,每位将領,每位戰士,每個農民,都在盡他們所能向斯諾——這位來到蘇區的“外人”展現着他們的魅力,毫無保留的诏示。

如今,紅星照耀的中國,為其抛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看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