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江南水鄉。那裡的特色美食有很多,讓我回味無窮的那可要算我們塘栖的茶糕了。
茶糕是一道普通的家長美食,但在家鄉人眼中,它是最特别,最親切的。茶糕曆史悠久,它的工藝也代代相傳。它的材料很簡單,有面粉,葉子和豆沙。先把葉子搗碎,再與面粉揉成的面團和在一起,就成了特制的青團子。再把青團子分成許多大小相同的小團子。這個大小很有講究,大了,就很笨重。小了,便有失精神。接着把小團子捏成碗狀,在裡面放上豆沙,記着一定要把它封上口,可别讓小團子露了餡!然後,可要請出我們的大功臣——糕闆了。把小團子在糕闆的模子裡,印上花樣,便可以去蒸了。
新蒸好的糕,方方的,軟軟的,綠綠的,色澤誘人。聞一聞,在葉子素雅的清香中,夾着豆沙甜蜜蜜的香氣。用筷子夾起一塊,咬一小口,面團苦澀的香味在口裡蔓延開來。這時,濃稠的豆沙已經迫不及待地露出臉來了。吮吸一口豆沙,甜味像一朵花,在我的味蕾裡綻放,回味無窮。吃茶糕,可真有一番“苦盡甘來”的趣味呢!
茶糕不僅好吃,它在“非常”時期,也有獨特的用處。比如,在嬰兒滿月時,娘家人就要做糕,要分給鄰裡鄉親吃,讓大家一起甜。辦喪事,也要做糕,形态花樣都以豬、狗、雞等為主。婚嫁做糕,得做成圓形的,象征着圓滿、百年好合,有心形的,也會在餡中加一些紅棗肉,當然是許下了“早生貴子”的心願。老人家大壽,更得做糕,要做成壽桃樣的,再印一個“壽”字……茶糕的寓意,也是幾百年來老百姓們智慧的結晶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塘栖人的生活是離不開茶糕的,我們愛茶糕,也更愛我們親愛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