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2歲女人:請大姑姐照顧癱瘓丈夫,是我這輩子做得最錯的決定

作者:玉蘭賈伊

人們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最重要的作用就展現在晚年,能有一個好伴侶,在晚年生病時不離不棄地照顧自己,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

對于條件好的家庭,一旦家裡有了病人,照顧起來總有辦法解決。但對于條件一般的家庭,家中有人生大病,無疑于雪上加霜。

有的時候,子女還沒有成人,自己還沒有退休,可能就會被疾病所擊倒。 這時候,家庭不但要面臨經濟方面的壓力,由誰來照顧,成了一件必須解決的大事。

院區裡,有一位袁大姐就是這樣的。51歲那年,比她大兩歲的丈夫突然患了腦溢血,住進醫院。那一年,他兒子剛去外地上大學,家中就她一人,她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去醫院照顧丈夫,分身乏術。這時,遠在外地的大姑姐趕了過來。

大姑姐那年57歲,隻有一個女兒,在50歲退休後,就一直幫助女兒帶孩子,現在,外孫女上了國小,已經不需要她的幫助。她的老公還在上班。加之他們姐弟倆的關系從小就要好,如今,弟弟患了大病,她毫不猶豫地趕過來幫忙。

袁大姐的丈夫在醫院住了近一個月,出院時,還是口齒不清,半個身子不能動彈,需要人長期侍候。這讓袁大姐非常為難。丈夫生病後,機關發的每月獎金全沒了,隻剩下基本工資。兒子還在上大學,正是用錢的時候。家中一切花銷全要靠自己,她不能請長假。是以大姑姐的到來,真是雪中送炭,讓她喜不自勝。

然而,大姑姐照顧弟弟不到一年,就與袁大姐的沖突白熱化了,她們誰都不肯想讓。大姑姐在弟弟面前不斷數落弟媳的不是,袁大姐的丈夫聽多了,也對妻子不滿起來。盡管他說不清楚話,但從他往外蹦出的單詞裡,袁大姐能聽得出他的憤怒。

袁大姐内心也委屈得很,自己每天早出晚歸,辛辛苦苦為了一家人,不但丈夫家人認為自己不好,連躺在床上的丈夫也不感激她。她後悔讓大姑姐來侍候丈夫,如果請一個保姆,隻是經濟上緊張一些,她省吃儉用一些,至少,家庭不會産生這麼多沖突。

大姑姐認為,弟媳婦平時很少關心自己的弟弟,侍候弟弟吃喝拉撒的事都是自己在做。弟媳婦雖說在上班,但下班後,應該盡快回來照顧自己的丈夫,讓她休息一下。畢竟她是來幫忙的,弟媳婦才是這家主人,她應該盡到自己做妻子的責任。

但袁大姐并不認為自己做得不好。她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了,為了多掙一點錢,在機關跟那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起忙碌,一天下來,身體很難吃得消。她必須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維持這個家的正常運轉。尤其是大姑姐來了後,家裡多了一張嘴,都要靠自己來養活。大姑姐雖說照顧她弟弟,但平常并不是特别忙,完全可以找時間休息。

再說,丈夫原來身體健康時,自己家沒少幫大姑姐的忙,現在自己家遇到困難,大姑姐來幫忙,也算禮尚往來,不存在誰虧欠誰。可在大姑姐眼裡,自己原來接受弟弟家人的幫忙,是因為他們姐弟感情好,她把這份情記到了弟弟頭上。是以,弟弟現在生病躺在床上,她不能讓弟弟受一點委屈,對弟媳婦的有些行為很是不滿。

大姑姐想帶弟弟去醫院做按摩,可袁大姐不願意,認為沒有多少效果,有這功夫,還不如自己在家多鍛煉,效果會更好。可她的說辭,在大姑姐看來,是因為弟媳婦不願意給弟弟花錢,畢竟做專業理療的費用不在醫保範圍之内,需要自費。

更讓大姑姐生氣的是,弟媳婦經常去美容院給自己做皮膚護理,做身體保健。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弟媳婦是個心裡隻有自己,不管弟弟死活的女人。

可袁大姐認為,自己平常為了一家人忙碌,從不買高價衣服,在機關還總是被同僚們吐槽,她去做一下皮膚護理不應該嗎?做一下簡單的身體保健又有什麼錯?這些,全都是自己掙的錢。難道家裡有了一個病人,另一半除過掙錢外,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了?

大姑姐照顧丈夫不到一年時間,袁大姐就後悔了,後悔不該讓她來照顧 。現在在家裡,弟弟和姐姐俨然成了一派,而那個掙錢養活他們的自己,卻成了對外的一派。她想,如果自己請一個保姆,哪怕辛苦一些,她也心甘情願,最起碼家裡不會發生這麼多的沖突。

袁大姐與大姑姐兩個人的不同說法,從旁觀者看起來,似乎各有道理。大姑姐希望弟媳婦盡到一個妻子的責任,下班早點回家,多照顧弟弟一些,平常不要亂花錢。作為姐姐的她,能夠撇下丈夫,大老遠趕來侍候弟弟,她有權對弟媳婦的行為提出質疑。

可在袁大姐眼裡,自己年齡也大了,還要養活一家人,給丈夫看病買藥,她已經盡到了自己的全部責任。總不能因為丈夫生病了,她就應該每天灰頭土臉地去上班,每天下班就圍着丈夫轉。難道隻有這樣做,她才能在丈夫家人眼中,算是一個盡責的妻子?

袁大姐的故事,讓我想起不久前,與一位頗有智慧的長者聊天。他告訴我,親戚之間要冷淡些的好,不要拉太近的距離。因為親戚之間做事,很容易失了分寸,越了界限,最後不但與事無補,還影響了大家的關系。

而袁大姐家庭發生的事情,似乎就印證了這樣的觀點。一個家庭中,夫妻才是家庭關系的核心,任何一個人想要插入這樣的關系中,最終都會讓夫妻關系走向疏離。

就像許多家庭中的婆媳沖突,發生沖突的根源,大機率都是婆婆一心對自己的兒子好,看不慣兒媳婦的行為,認為家務活,兒媳婦就應該多幹,她還要為家裡節省錢,不能胡亂花費,哪怕這錢是兒媳婦自己掙的。

在家中居于第一位的,永遠是夫妻關系,夫妻關系是家中的定海神針。但現在許多家庭中,一個大家庭的關系,永遠是剪不斷,理還亂。如果夫妻一方的家人插入夫妻生活當中,對他們之間的相處橫加幹涉,指手畫腳,最終會毀了本來幸福美好的婚姻。

與親戚關系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保持界限。不要強制他人按照你的意願來行事,你可以保留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過分幹涉,才能和睦相處。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遠離,就是最好的辦法。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界限感,不管再親近的人之間,都要有距離。明白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哪些事是不該管的,牢牢樹立界限,才能與他人之間的關系保持良性循環。

作為讀者,你是如何看待袁大姐與大姑姐之間的沖突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