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梁山上的6大派系,光宋江派就有45人,盧俊義派才7人

晁蓋臨終前曾留下遺言,明确表示隻要誰抓住史文恭,誰就能接替他成為梁山之主。可後來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後,僅僅當了一個有名無實的梁山二把手,反倒是沒出過什麼力的宋江輕而易舉就坐上了梁山頭領的寶座。

盤點梁山上的6大派系,光宋江派就有45人,盧俊義派才7人

俗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梁山自然也不例外。宋江雖然武功不如晁蓋和盧俊義,但是他卻把這二人耍得團團轉,不但架空了晁蓋,就連武功最高的盧俊義也被他壓制。宋江為何能夠獨占梁山?看看他手下跟班的數量就明白,不管是晁蓋還是盧俊義,他們都根本不可能是宋江的對手。

梁山最巅峰時期,少說也有七八萬的兵力,若是再算上其他雜役,人員規模恐怕有十幾萬之多。而梁山的頭領僅僅有一百零八人,并且這一百零八人還分為了6大派系,光宋江一派就有45人,盧俊義的派系才僅僅7人。雖然宋江的武藝不怎麼樣,可他手下的實力卻足以碾壓盧俊義。

盤點梁山上的6大派系,光宋江派就有45人,盧俊義派才7人

宋江一派的成員比較複雜,既有秦明這樣的朝廷降将,也有燕順、鄭天壽這樣的綠林好漢,還有仰慕宋江名聲主動前來投靠到段景住、王定六等人。這些人除了秦明之外,其他人隻能算是宋江一派的外圍成員,他們起到的作用也隻是給宋江搖旗呐喊。雖然他們在山上的地位也不是很高,但是因為數量衆多,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宋江一派的外圍成員有32人,主要包括揭陽嶺的李俊、童氏兄弟、穆氏兄弟、張氏兄弟等10人,還有清風山的鄭天壽、王英、燕順三位頭領以及扈三娘等4人,黃門山的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4位首領,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零零散散沒有形成小團體的好漢,例如郁保四、鄧飛、黃信、朱富、李雲、段景住等14人。

盤點梁山上的6大派系,光宋江派就有45人,盧俊義派才7人

這32人僅僅是宋江派系的外圍成員,宋江一派的核心成員主要由吳用、李逵、花榮、戴宗、秦明、孔氏兄弟等人組成,加上宋江一起共計12人。這些人在梁山都是身居高位,他們才是宋江身邊的中堅力量,通過這些核心成員,宋江很容易就能獲得梁山的控制權。

比如說梁山向朝廷招安,按照其他幾個派系的意見,想要達成共識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宋江手下人數衆多,隻要發動他們争取其他人的支援,就算二龍山再如何堅持反對招安,也改變不了宋江的決定。

盤點梁山上的6大派系,光宋江派就有45人,盧俊義派才7人

二龍山派系的主要人物是魯智深與武松,包括楊志、張青、孫二娘、施恩、曹正等人,而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和少華山的朱武、史進、楊春、陳達等人也都依附二龍山。是以,以魯智深和武松為代表的的二龍山一派,實際上是一個三山派,他們的組織也比較松散,不如宋江派系組織結構嚴密,是以是無法與宋江派系抗衡的。

在梁山上,除了宋江一派和二龍山一派之外,還有一個勢力比較大的就是朝廷降将派,主要包括關勝、董平、索超、張清、呼延灼等人,共計16人。實際上,這些朝廷降将才是梁山的中堅力量,他們都是行伍出身,精通排兵布陣。真要論沙場戰鬥力,他們絕對比那些綠林草莽出身的好漢要強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相對于在梁山落草為寇,這些朝廷降将更傾向于回歸老東家繼續為朝廷效力。

盤點梁山上的6大派系,光宋江派就有45人,盧俊義派才7人

以宋江為首的宋江派系,還有以魯智深為首的二龍山一脈以及互相抱團取暖的朝廷降将,這三方勢力構成了梁山的基本格局。剩餘的一些派系,要麼人數太少,要麼群龍無首,隻能逐漸淪為梁山上的邊緣人物,遊走于這三大團體之間。

比如說盧俊義,他雖然身為梁山二把手,可他手下的勢力卻很弱,除了他的貼身小厮燕青之外,也僅僅隻有楊雄、石秀、時遷和蔡氏兄弟等人願意跟随他。算上盧俊義本人,他這一派滿打滿算也才僅僅7人,又如何與宋江抗衡呢?而晁蓋戰死後,阮氏三兄弟、林沖、劉唐等人就更加不是宋江的對手了。至于由孫氏兄弟、鄒家叔侄還有解氏兄弟等人組成的登州派,他們也都是抱着随波逐流的态度,無心争奪梁山的統治權。

盤點梁山上的6大派系,光宋江派就有45人,盧俊義派才7人

俗話說人各有志,梁山上的好漢也并非全都結成了派系,除了上面所說的這6大派系之外,梁山還有不少人是保持中立的,比如金大堅、蕭讓、安道全、李應、柴進等人。他們在山上的職責基本上都屬于後勤人員,不擅長戰鬥,是以就連宋江都懶得拉攏他們,任由他們逍遙自在。這一部分好漢的結局也是最好的,沒受到攻打方臘的牽連,基本上都得以善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