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這五位名将,本可以東山再起,可惜都因意氣用事而死

中國有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在逆境之中,隻有忍得住,熬得住,才有機會東山再起,轉敗為勝。例如,常敗将軍曾國藩,經常被太平軍追着打,屢次三番假裝投水自盡,但隻要能突圍,立馬跑人,最終他剿滅了太平軍,逆襲成功了。當然,作為一名戰士,許多猛将就是因為過不了心中那道坎而錯失翻盤的機會,命殒沙場。在此,筆者就來講講晚清這五位本可以有機會翻盤的名将,卻因一時沖動,最終殒命。

晚清這五位名将,本可以東山再起,可惜都因意氣用事而死

第五位、太平軍克星——江忠源。1851年秋季,江忠源從湖南率領三百楚勇進入廣西之後,太平軍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遇到了強勁對手,甚至幾次差點被他全殲。1852年6月,江忠源親率八百楚勇在湘江蓑衣渡設伏,猛烈轟擊江中太平軍,南王馮雲山直接陣亡。1853年8月,江忠源率兩千楚勇從湖北趕往南昌救火,擊敗了西征軍主帥賴漢英,保全了洪都。1854年,江忠源聽信廬州知府胡元炜說城中有一萬大軍和充足糧草之許諾,隻率少量軍馬前往廬州,被胡以晃大軍團團包圍。此時,他本可以直接撤退,可惜他太過自信,依然留下來。城破之日,他再次拒絕逃出去彙合城外清軍,投水自盡而死,估計是“恥于見到湘鄉父老”吧。

晚清這五位名将,本可以東山再起,可惜都因意氣用事而死

第四位、湘軍悍将——李續賓。在鎮壓太平軍的團練武裝中,以曾國藩所部湘軍戰鬥力最強,因為裡面名将如雲,謀士如雨,其中以李續賓最為彪悍。1856年,李續賓作為胡林翼的前鋒大将,在武昌将石達開、韋俊、古隆賢等耍得團團轉,并與次年拿下武漢。1858年初,李續賓攻破被太平軍占據五年之久的九江城,打通前往安慶的要道。1858年8月,李續賓從江西率兵北上,連破潛山、桐城、舒城,直接抵達廬州城郊三河鎮。不過,此時他已經孤軍深入,受到陳玉成、李秀成以及皖北撚軍的全面合圍,随時有陣亡之危險。曾國藩、胡林翼等亦是書信連連,讓他及時撤退。但是,他過于高估自己,認為太平軍不堪一擊,結果6000精銳全部陣亡,湘軍元氣大傷。

晚清這五位名将,本可以東山再起,可惜都因意氣用事而死

第三位、文武雙全——石達開。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首義五大王中隻有石達開一人幸存,是以朝中大事就由他來總理。洪秀全經過了此次腥風血雨,已經不再相信任何異性諸侯王,他處處排擠和刁難石達開,甚至還讓自己的兩位智商低下的兄長安王、福王來制約他。在此情況下,石達開負氣出走,直接跑去安慶,任憑洪秀全如何安撫和召喚,他就是不回來,他單幹的決心非常明顯。單幹之後,石達開敗仗連連,先是受挫于浙江、福建,後是在寶慶城下被左宗棠暴揍一頓,直接逃往廣西。1863年6月,石達開不顧部下強烈反對,徑直跑去駱秉章軍營投降,最終鬧得全軍覆沒。如果石達開是位成熟的政治家,能夠多忍一下,待時機成熟,全部掌握大權,估計天國還有翻盤的機會。

晚清這五位名将,本可以東山再起,可惜都因意氣用事而死

第二位、渾身是膽——陳玉成。從童子軍一路摸爬滾打,一直到受封為英王,陳玉成經過無數次的血仗、惡仗,其勇猛之程度不亞于“沖鋒陷陣第一人”的西王蕭朝貴。要知道,陳玉成可是敢于冒着被地雷炸死之危險沖入武昌;冒着被吉爾杭阿所部八旗兵射成刺猬之危險,孤舟闖入鎮江,解除城池之圍。洪秀全十分敬佩他的勇氣,說他“渾身都是膽”,俨然就是天國版的趙子龍。1861年9月,安慶陷落後,陳玉成還有兩次可以翻盤的機會,第一次是前往湖北,拿下荊州和襄陽,然後再次奪回武昌,占據上遊,威懾湘軍;另一次則是從廬州突圍,率主力部隊去陝西、河南一帶彙合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可惜,他兩次都拒絕了部下的建議,以身涉險,最終被小人算計,受淩遲而死。

晚清這五位名将,本可以東山再起,可惜都因意氣用事而死

第一位、萬古忠義——李秀成。安慶陷落後,曾國荃吉字營、鮑超霆軍、彭玉麟水師順江而下,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天京城下。1862年,李秀成親率十三王,30多萬大軍和湘軍在雨花台展開決戰,由于糧草供應不上,太平軍被迫撤走。1863年,李秀成執行洪秀全制定的“進北攻南”之政策,一路來回奔波,部隊減員嚴重。幾次救援失敗後,天京被攻破是遲早的事,無人可以挽救。此時,侍王李世賢向李秀成提出留在浙江、江蘇一帶發展的建議,不要跑去天京送死。可惜,李秀成是典型的“愚忠”,當他得知李世賢要強行留住他時,立馬連夜跑去了天京,甘願做洪家王朝的陪葬品。1864年7月,天京被攻破,李秀成為了掩護幼天王突圍,将自己的好馬讓與他,自己卻是以而被清軍俘虜。

晚清這五位名将,本可以東山再起,可惜都因意氣用事而死

總而言之,在局勢萬分不利之情況下,這些名将還是有翻盤的機會,可以東山再起,可惜,“意氣用事”,不聽勸阻,最終殒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