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卻無性命之憂?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太子之争,徹底改變了唐王朝接下來的曆史走向。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争鬥勝出,才有了接下來的貞觀之治。然而在玄武門事變發生的前幾日,《資治通鑒》中有記載,太子李建成邀請李世民赴宴,結果他在李世民所喝的酒中下毒,結果秦王回到西宮後就“吐血數升”,所幸并沒有傷及性命。正因如此,才有了接下來的玄武門之變。隻是李世民都已經大口吐血了,為何這毒酒沒有傷及他的性命呢?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卻無性命之憂?

李建成

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點:李建成在下毒時顧慮重重,很有可能在酒中沒有放足以緻死的毒藥。這一點從魏征的身上就能夠展現,魏征在兩人争奪皇位之計,經常勸谏李建成早日除去李世民這個禍端,然而李建成多次手軟,不忍殺害自己的手足。

更何況,史書中記載,李建成本就性格敦厚,他這樣的性格,就導緻了他在做事的時候猶猶豫豫,做不到斬草除根。是以在下毒的時候,李建成很有可能隻想讓李世民緻殘,而不是當場毒死李世民。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卻無性命之憂?

第二點:李世民飲毒酒的量較少,不足以緻死。既然是赴太子建成的宴會,他肯定心中早已經做好了打算,李世民明知這是一場鴻門宴,可是他不去不行。兄弟之間早已經形成了劍拔弩張的事态,李建成想要謀害他的心昭然若揭。

是以,在太子府喝酒吃飯的時候,李世民必然會有所顧慮。當然,他又不能不吃不喝,是以隻能盡量少吃少喝,減少自己被害死的幾率。正是因為他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才讓他死裡逃生,你是吐了幾口血,而并非喪命。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卻無性命之憂?

李世民

第三點:古代的毒藥純度不夠不足以緻死,當時計量機關與當今社會不同。談到緻命毒藥,必然與劑量、純度分不開關系,純度不高,劑量不足的毒藥,實在談不上緻死;正所謂離開劑量談毒藥,都是耍流氓。實際上,古代的毒藥,絕大多數都是生物毒藥,并不會使人瞬間死亡,尤其是有催吐的應急措施作為應對,更不會導緻人死亡。

當然,由于近些年的古裝電視劇将古代毒藥的作用誇大,人們總覺得一點主要就足以讓一個人喪命,其實這隻是誇大其詞。其次,古代中的數字記載不一定是實指,當時的計量機關和現在也不同,是以曆史文獻中的“吐血數升”難免有些誇大的意思,并不能當真。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卻無性命之憂?

李元吉

第四點:李建成本就沒有殺李世民之意,他更害怕兩敗俱傷,讓李元吉撿了便宜。與大唐有關的曆史劇中,李建成總是被塑造成一個蠢才。然而現實并非如此,他曾經也跟着父親李淵立下赫赫戰功,論其功績不一定在李世民之下。這樣的人又怎可能會是一個蠢材?

如果他真的在此次宴會上殺了李世民,他的太子之位必然不保,這樣一來,最後的獲利者就是老三李元吉。是以此次宴會他很有可能隻是想給李世民一些教訓,他才不會蠢到讓自己陷入得不償失的境地。綜上所述,李建成有所顧忌,才讓李世民喝下去的這份毒酒不足以緻死。但是李建成卻沒想到,他的一念之差,卻導緻了自身的死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