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甫寫了一首詩,哀歎國家不幸,數百年後,該詩卻被用來傳遞情報

倘若說起唐朝,世人都會想到繁花似錦的局面,都會想到這個王朝的富庶,也會将其當作是中國曆史上的驕傲。然而,盛極必衰乃是世間難以改變的定律,一場“安史之亂”帶走了唐朝的盛世,并将其帶上了沒落之路。

杜甫寫了一首詩,哀歎國家不幸,數百年後,該詩卻被用來傳遞情報

面對着這番變故,很多愛國之人心中湧現出了無數的愁緒,其中便包括了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杜甫曾經寫出了一首詩,并用其哀歎國家不幸,但是數百年後,該詩卻稱軍事情報。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寫了一首詩,哀歎國家不幸,數百年後,該詩卻被用來傳遞情報

《春望》是杜甫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着興衰感慨,而在後四句之時,作者又寫出了自己挂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詩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顯而易見的,這是一首描繪作者愁緒的詩歌,也是作者表現自己愛國情懷的詩歌。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後,也就是宋朝之時,這首詩卻成為了一份情報。

杜甫寫了一首詩,哀歎國家不幸,數百年後,該詩卻被用來傳遞情報

我們都知道,宋朝是唐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一個比較奇特的王朝。由于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使得宋朝時期成為了是中原與草原角逐的時代。在這段歲月之中,中原和草原沖突不斷,并且伴随着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鬥争,處于隐蔽戰線的間諜鬥争同樣激烈非常。

杜甫寫了一首詩,哀歎國家不幸,數百年後,該詩卻被用來傳遞情報

一般而言,有戰争的地方都需要情報,而為了遞送情報,宋朝人使用了現在為世人所熟知的密碼,當時稱其為“字驗”。何謂“字驗”?對此,在宋代的軍事教科書《武經總要》中有所記載。

在宋朝時期,涉及的軍事活動大概有40項而,所謂“字驗”,就是找來一首四十個字的詩,用詩中不同的字代替這不同的四十項軍事活動,比如《春望》便是其中之一。

杜甫寫了一首詩,哀歎國家不幸,數百年後,該詩卻被用來傳遞情報

倘若在這首詩之中,人們用“家書抵萬金”中的“金”字表示“賊多”,那麼一線指揮官在派遣情報人員向後方遞送情報的時候,就可以在“金”字上做一特殊标記。等到後方收到資訊之後,便可以根據密碼本核對進而了解前方敵人特别多的資訊。由此一來,情報便傳遞到了宋朝的軍隊之中。

杜甫寫了一首詩,哀歎國家不幸,數百年後,該詩卻被用來傳遞情報

參考資料:《舊唐書》、《全唐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