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大還是保小?這個病例國内外罕見

經神經外科醫生診斷,患者為巨大顱内聽神經瘤、腦積水合并晚期妊娠,同時還有10餘年的B肝病史……

假如在将為人父時,你卻面臨保大還是保小的兩難抉擇,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煎熬?你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近日,在四川省人民醫院,一位平凡的男子給了我們感動的答案。

11月6日,省醫院神經外科門診來了一位年輕的孕媽媽。她視物模糊、右下肢無力、無法獨自行走。“剛開始是頭昏頭痛嘔吐,右腿無力。那時候我懷孕5個多月了,我還以為是妊娠反應呢。”患者苗苗(化名)告訴醫生,這種狀況已經持續兩個多月了。後經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小腦角區巨大占位,懷疑為聽神經瘤,遂來省醫院就診。

保大還是保小?這個病例國内外罕見

經神經外科醫生診斷,患者為巨大顱内聽神經瘤、腦積水合并晚期妊娠,同時還有10餘年的B肝病史,因為沒有積極治療,肝功能欠佳。

如此病例在國内外文獻均鮮有報道。惡性良性腫瘤本身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開顱手術治療可能引起母體嚴重而危險的多種并發症、胎兒也可能發生宮内窘迫甚至胎死宮内的嚴重後果。依照既往治療經驗通常是選擇盡快處理腦積水,切除顱内惡性良性腫瘤挽救母親生命,而不兼顧胎兒發育成熟度,新生兒存活幾率将大打折扣。保大人還是保小孩,變成了擺在苗苗丈夫面前的一道難題,他六神無主。醫生耐心與他溝通,說明目前面臨的問題,最後他說,“請求你們盡量把孩子和媽媽都保住。如果……無論如何,一定要保住我的妻子。”

如何順利切除惡性良性腫瘤,確定母親與嬰兒均能轉危為安?如何保留年輕媽媽的面神經功能,保護患者的心理狀态和社會功能?

時值周末,神經外科顱底腦幹治療團隊卻迅速行動起來。吳波主任醫師及黃才權主治醫師曾先後在德國漢諾威國際神經疾病研究所學習,師從全球著名的聽神經瘤大師Sammi教授。他們查閱大量文獻,結合本例患者病情讨論,初步确定了治療方案:通過腦室腹腔(VP)分流術有效控制顱内壓,觀察母親神經功能狀況相對穩定情況下,為胎兒再争取2-3周的生長發育時間,待剖宮産後母親血流動力學穩定再行顱内聽神經瘤切除術。但這需要醫院神經外科、婦産科、新生兒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及感染科,甚至精神醫學科等多學科通力合作。

保大還是保小?這個病例國内外罕見

11月8日,醫務部組織了全院多學科會診(MDT),圍繞控制顱内壓方式、胎兒分娩的時機、圍手術期母親與胎兒的安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全面讨論,制定治療方案及相關應急預案。11月9日,吳波主任醫師團隊急診在全麻下行左額腦室腹腔分流術(VP)。由于妊娠晚期宮位較高,腹部切口上移至劍突下。術後,苗苗進入神經外科監護室繼續治療觀察。為防止因分流至腹腔的腦脊液刺激而誘發子宮收縮,予硫酸鎂抑制宮縮。苗苗頭痛緩解,視物模糊消失,寶寶也在媽媽肚子裡安然生長。

好事多磨。11月12日,苗苗意識變差、呼吸無力,右側肢體肌力進一步下降。監護室李春玲醫生立即組織搶救,進行氣管插管,苗苗血壓持續下降。媽媽和寶寶都有危險!雙通道擴容、升壓藥、呼吸機輔助呼吸、硫酸鎂減量治療……一系列處置,苗苗情況終于平穩下來,寶寶的胎心也恢複了。此後,随着病情波動,醫生又給苗苗進行了氣管切開、留置胃管加強營養支援,胎兒宮内生長發育顯著。

然而,苗苗的情緒卻越來越不好,對她的主管醫生李春玲從“言聽計從”逐漸變成了“愛答不理”。至11月16日,苗苗出現了流涎、自主吞咽功能差,右側肢體肌力再次下降。吳波團隊和李春玲團隊讨論認為,孕婦顱内惡性良性腫瘤進展,腦幹壓迫加重,後組顱神經功能受損加重,若不及時處理,有危及母親生命與發生不可逆神經功能廢損的可能性。于是,醫務部組織了第二次全院多學科MDT,綜合患者最新病情進展,神經外科、婦産科、新生兒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學科專家組一緻認為提前終止妊娠,并盡快切除惡性良性腫瘤。

11月17日,寶寶31周零4天了。婦産科梅劼主任醫師在全麻下行剖宮産,手術順利,安全産下一名存活女嬰。所有人的努力、12天生長發育,為胎兒成熟尤其是肺成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1月19日,産婦血循環相對穩定後,為挽救岌岌可危的腦幹功能,神經外科吳波主任醫師團隊為患者實施神經電生理監測下右側乙狀窦後入路開顱切除橋小腦角區巨大腫塊,手術曆時8小時,順利将直徑約6厘米的惡性良性腫瘤完全切除并完好的保留面神經功能。(惡性良性腫瘤已經嚴重壓迫腦幹,面神經與惡性良性腫瘤顯著粘連并變形)

術後4周,苗苗右側肢體肌力接近正常,可獨自下床行走。期間曾發生産後情緒低落,經心身醫學科會診進行藥物幹預及心理疏導,産婦情緒回歸正常。12月17日,拔除氣管套管并拆除腦室-腹腔管分腹腔端引流管,自主進食及語言交流正常。12月21日複查頭部核磁共振提示顱内惡性良性腫瘤全切除,無殘留,腦積水消失。12月22日,産婦順利步行出院,步态基本正常,面部肌肉肌力較入院時好轉。

保大還是保小?這個病例國内外罕見

從11月6日忐忑入院,到12月22日抱着新生命順利回家,跌宕起伏的46天不僅對苗苗及家人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對神經外科吳波團隊和監護室李春玲團隊也是一次身心的煎熬,在這場幾乎是隻能成功不許失敗的戰鬥中,他們用愛心與智慧完成了這場生命接力。

附:時間軸

11月6日,(周六)入院

11月8日,第一次全院MDT

11月9日,左額腦室腹腔分流術(VP)

11月12日,氣管插管

11月14日,氣管切開

11月16日,第二次全院MDT

11月17日,剖腹産手術,寶寶降生

11月19日,切除聽神經瘤

12月17日,拔除氣管插管和引流管,自主進食

12月22日,出院回家啦!

來源:醫學界

責編:汪航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