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同樣是君主的智囊,為何劉伯溫和張良的結局差這麼多?

在曆代中國古代的君王當中,從民間起義推翻王朝成為皇帝的人并不在少數。然而在這些人當中,想必最出名的肯定就是劉邦和朱元璋了。由于兩個人對待有功之臣的态度都很相似,是以世人經常把劉邦和朱元璋相提并論。然而在這兩個人的手下當中,都有一個智囊團的軍師。劉邦的手下就是張良,而朱元璋的手下就是劉伯溫,可是為什麼同為皇帝的智囊團,劉伯溫和張良的下場相差卻如此之大呢?接下來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他們同樣是君主的智囊,為何劉伯溫和張良的結局差這麼多?

如果說我們把漢初三傑來對應明朝朱元璋的手下的話,那麼李善長如同蕭何,劉伯溫如同張良,而韓信則是和徐達差不多。可是在上述的6個能人當中,隻有徐達才獲得了最好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韓信死在了劉邦手上,蕭何雖說是丞相,但是為了保全自己,于是狠狠的黑了自己一把,讓别人舉報自己A錢。張良則是功成名就之後退隐山源,雖說沒有名利但是至少保得了性命和節操。李善長則和韓信一個下場。劉伯溫雖說也歸隐了田園,但是他實則在朱元璋心中是個特别讨厭的人物,隻有徐達像有了無盡的榮華富貴。

他們同樣是君主的智囊,為何劉伯溫和張良的結局差這麼多?

同樣是歸隐,為什麼筆者會說劉伯溫和張良在皇帝心目中的印象完全不同呢?首先他們跟随主子的态度就不一樣,當初張良追随劉邦的時候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他隻是想輔佐一個能人成為天下共主,這樣一來就必須把自己當成是劉邦的三頭六臂一般,而并不是什麼非常強大的聖人。我們都知道,曾經劉邦讓張良當軍師,張良隻不過當了幾天之後就主動卸職。足以可見張良在劉邦的心中,完全不可能是對自己政權造成影響的人。

他們同樣是君主的智囊,為何劉伯溫和張良的結局差這麼多?

那麼反觀我們來看看劉伯溫就能知道為什麼朱元璋這麼讨厭他了,劉伯溫在朱元璋的軍事策劃上做得的确非常好,而朱元璋也非常感謝這位老臣多年以來輔佐自己。于是就賞賜給了劉伯溫侯爵,沒想到劉伯溫這個時候居然主動拒絕了。可是劉伯溫依舊在朱元璋的手下打工呀,朱元璋又是個非常有疑心病的人,劉伯溫在他面前裝清高,自然讓朱元璋很不爽。這樣清高的人,放在朱元璋手上,沒有被殺死已經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了。是以劉伯溫和張良的結局看似相同,其實完全不同,這也就是兩個人的拙越對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