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雙版納 | 曼飛龍烤雞
冬至尚未來臨,已經想提前開始數九,真羨慕天空中那些南遷的小候鳥。去年大概這時候我們也飛了一趟西雙版納,繼十幾年前的昆明+大理之旅,首次重返彩雲之南。
晚上八點多抵達告莊西雙景,原計劃是前往星光與趕擺場兩個夜市覓食,然而擔心地方太大,怕市集結束前找不到幾處想光顧的目标攤位,是以幹脆標明了一個位址明确的門面吃飯。
“曼飛龍”大概意思是“飛龍寨”,但有别于霸氣的取名,裝潢其實非常簡樸甚至可說簡陋,卻是告莊最成功的餐廳之一,開有多家分店,飯點已過可依舊食客湧湧,那必有過人之處。
應該是過人之烤雞。
大門右側就是磚砌烤台,火光若隐若現的炭爐正在徐徐烤制整排的小雞,哪怕地處發達景區之中,仍然洋溢着樸野之美,倘若是火塘就更野了。
當時已過9點,還是非假期的周二夜晚,但從這排場可知餐廳生意多麼興隆,确實随後顧客繼續紛至沓來,十之八九是奔着烤雞而來的吧。
繃開并夾于竹棍之間的半成品小雞形如貼在竹簽骨架上的風筝,不過并非等待放飛,而是等待放置爐上進行最後翻烤,再以汁水奔流、香氣袅袅的狀态登席。
眼光銳利的餮客,應該早已發現小雞身上少了幾樣配件,而且是許多老饕争先恐後要搶着先嘗為快的美味配件。
原來翅膀和爪爪要求不同火候,故分開烤。雖然單獨烹制,可惜成品不盡人意,唇齒觸碰瞬間就能感應到幹澀如雞胸的皮肉,質地甚至像肉幹。
不過此次在版納沒少吃雞,翼與腳均是如此,或許是我倆尚未習得的品味。
▲慶幸的是烤雞的身與腿是另一碼事兒,真正的細皮嫩肉,汁水奔流。當然也香氣袅袅,恰如其分的辛香料腌制隻挑逗味蕾,并不掩蓋雞肉本味,吃得我倆呆若木雞。
這盤是适合兩三人的特惠小套餐裡的烤雞,兩三口就被啃得僅剩骨頭,恨不得再來兩三隻,但面前還有諸多菜肴有待解決。
▲烤三線與烤排骨的質感亦是香酥可口油潤多汁,稍微遺憾的是味型與小雞無異,少了幾分驚喜而且略鹹。
▲香茅草烤魚則是另一種味道。版納的标配品種是羅非魚,曼飛龍也不例外,這條屬于那幾天遇見過的中号尺寸。
此前在哈爾濱1981串店的文章中提過,羅非魚容易吸收藍藻所産生的土臭素,是以在常吃羅非魚的西南地區,調味普遍下重手。
小羅非魚開膛後清理明亮,腹内放上搗爛的姜蒜、辣椒、芫荽等佐料,尤為特别是绾結的香茅,再合上兩半魚身并用竹棍夾緊,置火上烤。
本以為小魚會跟小雞同樣軟嫩,卻比想象中更幹癟。的确羅非魚本身脂肪少而精益蛋白豐富,換句話說就是偏瘦不肥美,但這肉質實在太粗糙。
不過調味得法,“土腥”全無且滋味十足,尤其喜愛那捆香茅,氣味奇特辨識度高,但并非壓倒性的唯我獨尊,更是畫龍點睛,難怪連菜品命名亦要突顯香茅草。
▲烤魚烤肉結束了,但還有蒸肉,包在葉子裡的這是蒸豬肉幹巴。應該算“包燒”的近親,隻是這“包蒸”并非在塘中焐燒,而是甑内蒸熟。
芭蕉葉裡包着的除了豬肉還有芭蕉花等輔料,整體看似清淡實則偏辣,辣得我頭頂冒汗那種辣,不過相當下飯。
▲另一道下飯利器是貌不驚人的水腌菜,酸酸辣辣,解膩消滞。本來糯米飯,包括糯米做的鳳梨飯,就容易産生飽腹感,但小小一啖水腌菜,味蕾頓時火花四溢,我們的肚子都撐得一直求饒但咀嚼肌卻繼續馬力全開。
▲飽了?碩大一盆傣家米線還沒下箸呢。不像遵義米粉的羊肉,桂林米粉的馬肉,長沙米粉的碼子等等那麼富庶,或者鄰居昆明過橋米線的各種花樣,這盆隻有零零散散的碎料,卻是植物馨香的交融,酸辣醒神卻不重口。
多麼不重口?連湯都可喝。脹死。
心比胃大,好奇心驅動L啃了一口苞谷,她說除了糯糯的質地還有鮮美的回甘。我們以前在網上買過雲南花玉米,宣傳的是又糯又甜但我們買到的隻糯不甜,看來是劣質品。
L忍不住又啃了幾口。
▲炸豬皮見得多,遠至悉尼的三文治店和拉斯維加斯的扒房,但牛皮則是在版納首次相遇,可是能當盔甲防刀槍的牛皮怎麼吃呀?菜單上的牛泡皮即炸牛皮,需剔除原材料裡外兩層隻取中間夾層,再經過反複熬煮和油炸方可食用。
實話實說不吹牛皮,成品噗噗脆像蝦片,連味道也是單一的鹽巴鹹。
牛泡皮蘸番茄喃咪
▲幸好套餐裡包含了番茄喃咪,是蕃茄烤透後去皮,舂碎并和以芫荽、大蒜與不同辣椒等佐料。
入口又是另一種酸辣,并且略帶涼感,故而更多是心爽眼亮,滿腹清新的酸辣,搭配牛泡皮甚好,可想象為傣式的墨西哥玉米片+salsa醬。
據悉本地蘸水文化深厚,各種“喃咪”五花八門,可惜此次旅途并未邂逅。
“曼飛龍”氛圍不霸氣但取名霸氣,夥食也霸氣,這是印象中遇過最霸氣的“二人套餐”,分量徹底把我倆擊敗,在東北的東北鐵鍋炖亦不至于如此撐爆肚臍眼頂破天靈蓋,何況還是感人肺腑的物價,真後悔沒hold住吃了飛機餐。而且還兩頓。
滿足感和新奇感雙雙爆棚的版納之旅第一頓,再加上兩瓶啤酒,已徹底消除奔波的疲倦!水~水~水水水!
位址:菩提大道告莊西雙景景勐寨5-101室
人均:RMB 83
PS: 在我首頁搜搜你感興趣的城市,興許我們去過吃過寫過的,也會合你胃口。L和A持續更新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