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作者:光明網

央視網消息:昨天(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到“國事”,父母們開啟了“依法帶娃”的時代。

2021年1月、8月和10月,經過全國人大三次審議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10月23日正式表決通過。該部法律分為六章五十五條,分别從家庭責任、國家支援、社會協同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未成年人監護人和社會對家庭教育應當承擔的責任進行了劃分和規定。這是繼《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後,又一部教育領域的重磅法規。在該法律立法顧問苑甯甯看來,家庭教育促進法集中展現了兩個關鍵詞“指引”“賦能”。

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 家庭教育促進法立法顧問 苑甯甯:第一個關鍵詞就是指引,通過法律的方式告訴父母,你如何當好一個合格的家長,引導着你去按照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理念去教育孩子;第二個關鍵詞是賦能,的确父母也需要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可以向我們的公共體系擷取相應的幫助,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然後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安甯,但家庭教育具有私密性和個性化,當“家事”上升到“國事”,如何尊重家庭教育自身規律?相關專家指出,從法律的名稱到相關條款的設定都展現了立法意圖。

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 家庭教育促進法立法專家顧問 苑甯甯:我們看這部法律的名稱,從一審的時候叫家庭教育法,後來叫家庭教育促進法,增加“促進”兩個字,其實它的這個導向就非常明确了,就是家庭教育我政府負有促進的職責,就是我們要去加重政府的職責跟義務。

多位專家認為,“促進”二字的增加是對家庭教育自主性的順應和尊重,展現家庭是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國家、社會為家庭提供支援、協助。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邊玉芳:第一次關于家庭教育立法,我們更多希望是一個幫助家長的法律,能夠幫助我們的家長成為更好的教育者賦能的這樣一個法律,而不是說我們一來就說家長你做得不好,要怎麼怎麼怎麼的。當然了,家長該承擔的責任也還得承擔,就是說我們幫助你承擔起家庭教育的這樣的第一責任人的角色,完成你相應要完成的任務。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專家透露,在一審稿中,針對家長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明确了罰款、拘留等懲罰措施,但在後續審議過程中,此條被删除。該法律中提到的對家長的批評教育、勸誡制止、予以訓誡等措施,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糾偏,幫助家長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後,遇到“不合格”的父母,相關部門應當怎麼做?多地已經釋出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和開出的“家庭教育指導令”提供了經驗。

在四川泸州叙永縣的全國首個涉訴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劉某和張某夫妻倆正在接受家庭教育指導,雙方因為離婚糾紛導緻13歲的女兒産生厭學情緒,不間斷逃學,父母處于放任狀态,老師多次家訪勸其返校無效。于是,承辦法官向這對夫妻發出了“責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令”,指派兩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對其進行指導。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四川泸州叙永縣婦聯副主席 家庭教育指導師 堯冰:今天這個案子是個案,也帶有一定的普遍現象,很多夫妻因為夫妻關系就忽略了對子女的教育,通過我們家庭指導師對父母、家庭做出指導,讓他們重新認識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疏忽以及欠妥的地方,及時對子女的教育做出糾正,重新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這部家庭教育促進法盡管比較“溫和”,但同樣對公檢法機關發現父母不正确實施家庭教育的情形作出了規定。2021年10月21日,江蘇淮安清江浦區人民法院受理了這樣一起案件,原告周某、趙某因感情不和協定離婚,雙方決定将剛出生的小女兒送由他人撫養。後經朋友介紹,被告朱某夫婦從趙某處将女嬰帶回撫養。事後,原告雙方關系有所緩和,對送養小女兒一事感到後悔,多次與被告協商将孩子送還,但被告不同意。雙方訴至法院後,經過調解,被告同意将孩子送回原告處,原告給予一定經濟補償。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人民法院少年及家事庭庭長 吳然:經過我們審理查明,他們并沒有到民政部門進行合法的收養登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規定,父母不得對未成年子女進行非法送養,是以我們對兩原告發出了首份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令。我們聯合婦聯部門,聘請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對其二人進行了家庭教育指導,希望他們能在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也知曉法律的規定,在今後的過程中能夠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 家庭教育促進法立法專家顧問 苑甯甯:當你家庭教育遇到困難,遇到問題,甚至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失職的時候,我們的政府是要進行幹預的。這種幹預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軟的幹預,一個是硬性幹預。所謂軟的幹預就是,你家庭教育過程當中遇到困難、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你可以主動向我們政府提供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來尋求幫助,當你出現了嚴重的家庭教育失職,導緻孩子出現了比如說違法犯罪、嚴重不良行為,這時候政府和我們的司法機關要強制你父母接受相關的家庭教育指導。

搭建覆寫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是此次立法的亮點,也是落實法律的關鍵。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到,婚姻登記機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醫療保健機構、社群家長學校等都應向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各地正在把科學的家教理念、家教知識和家教方法送到家長手中,打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近來,江蘇省婦聯在全省開展社群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類型的“三全”社群家庭教育支援行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模式,得到了家長們的歡迎。江蘇常州市民盧紅娟有個女兒在上幼稚園中班,從2021年年初開始,每周她都會雷打不動地帶孩子到社群内的童書館參加繪本分享會。今天分享會給大家帶來的繪本是《如果我不去上學》,通過專業老師的悉心講解和趣味互動,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家長們也受益匪淺。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2021年11月,全國法院系統首個設立的涉訴未成年人家教指導工作站在四川泸州叙永縣法院少審庭挂牌成立。如今,由叙永縣團委、婦聯、教體局等聯合推薦的14名家教指導員受聘領證上崗,他們分别是法官、學校心理咨詢老師、專業社工以及民政、婦聯和關工委等部門的從業人員,這張由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位一體為未成年人撐起的“保護網”開始發揮作用。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确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婦女聯合會統籌協調社會資源,協同推進覆寫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并按照職責分工承擔家庭教育的日常事務;教育、民政、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範圍内,依法對家庭教育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具備條件的中國小校、幼稚園應當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提供支援。全社會要共同搭建起覆寫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另一大亮點是強調立德樹人,引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關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良好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對此專家表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立德樹人,要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就必須發揮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教育和人格養成方面的優勢。

在濟南市天橋區寶華國小,一場學生家庭教育沙龍正在進行,讓家長了解到如何讓孩子在參與家務勞動中找到快樂。像這樣的沙龍,現在已經成為寶華國小開展家校教育的品牌活動。近年來,寶華國小針對學生成長時期的關鍵節點,研發了百餘節課程,家長聽課、學習達到近4萬人次。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家長學習的同時,學生們也變身“小先生”,對家長的學習效果進行打分評價,督促更多的家長參與其中,把學生的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每到周末,有着山東省“智慧家長”稱号的淄博市市民成國萍都會帶着孩子早早地來到孩子爺爺奶奶家,幫爺爺奶奶捶背按摩是兩個孫女來爺爺家後的必修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讓姐妹倆養成了活潑開朗的性格,更培養了她們尊老愛幼的品德。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2021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教育訓練負擔的意見》,在“雙減”背景下出台的家庭教育促進法自然肩負起落實“雙減”的重任。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管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教育訓練負擔,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配合。對此專家認為,嚴管校外教育訓練機構,提升學校教學品質,都有助于推進雙減政策,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家長才是真正讓政策落地的關鍵。

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 父母們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邊玉芳:今天不該學奧數的時候就讓他學奧數,不該報那麼多班的時候去報那麼多班,我想更多的家長社會上絕大部分的家長就是說我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才去做的,但是他确确實實不知道,是以他要學習,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一定要認識到要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要跟孩子一塊共同的成長。

來源: 央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