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而是别的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或者是項羽的霸王槍與呂布方天畫戟,更不是傳說中李元霸的鐵錘;而是在演義情節裡從來不曾受過重視的铠甲與強弩。

“十八般武藝,以射為先。”

而鐵铠堅甲能防飛箭,強弩硬弓能透重铠。這一攻一防,就是幾千年來曆代最具威力的冷兵器裝備。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而是别的

冷兵器時代的中國曆代王朝,一般不禁民間弓刀槍矛劍等兵器,獨禁铠甲與強弩。

铠甲與強弩,被曆朝視為軍國重器。

這兩種裝備,隻許朝廷官軍才可擁有,由官府組織統一制造、并儲藏于武庫。

凡官民未經允許私制、私藏铠甲強弩,一律以“謀逆”論處。

謀逆罪,那是輕者殺頭,重則族誅的大罪。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而是别的

那麼先講一講,為何古代允許民間佩刀帶弓,卻要嚴禁官民私藏铠甲?

例如西漢名将周亞夫,掃滅七國之亂,官拜臣相,位極人臣。最後卻以府中私藏铠甲而論罪下獄。由此可見,古代對铠甲管制之嚴。

那麼,為何要管得這般嚴?

是因為普通人一旦披上了堅甲重铠,則膽氣橫生,再也不怕白刃相争。

是以在冷兵器時代,隻有官軍才能有铠甲。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而是别的

所謂民間的劍客,武林高手們,在官府甲士以鐵铠長矛刀弓結陣,列隊推進面前,實質統統弱的不堪一擊,如同是渣。

铠甲上身,再不畏懼刀劍砍刺;二層重铠披上,甚至不畏強弓,長矛也捅不進。

是以古代戰争中,铠甲就是士兵敢于在刀矛如林、箭矢亂飛的戰場上,與敵軍白刃格殺争鋒的底氣所在。

這樣一來,如果允許民間铠甲遍地,那麼朝廷官府武裝的威力,豈不就要大打折扣了?

由此,铠甲必須嚴禁!

别信武俠小說吹噓的精妙武藝。真實古代戰場上,沒有铠甲遮護的武林高手,在槍矛密集攢刺下,沒幾下就會被捅成血葫蘆。

是以曆代官府對民間武林高手從來是不屑一顧的,也不怕民間人人有刀槍。

但是,唯獨堅決禁止民間擁有可防刀槍的铠甲,曆代王朝皆是如此,決不允許官民私藏铠甲。

下面再講,為何冷兵器時代也是允許民間可以有良弓的,卻為何又偏偏要嚴禁官民私制私藏強弩。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而是别的

良弓難制,百步穿楊的射術武藝更需十年之功,非一日可成;而能拉開可穿透铠甲的硬弓者,皆為百裡挑一之士。

而這樣的人,自幼苦練文武藝,為的就是賣與帝王家,一般都是進了朝廷,入了體制,鮮有甘願流落江湖的。

但強弩不一樣!強弩操作簡單易學,也易瞄準。

能開一石以上硬弓者百裡挑一,能用一石弓準确射擊的更是千裡挑一。

但隻要是成年壯漢,皆能用腰背之力給二石以上強弩上弦。而婦孺手持上弦強弩,也能從容瞄準擊發,并一發而透铠甲,輕松擊斃百戰大将。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而是别的

這樣一來,如果允許民間有強弩,官軍的威懾力将蕩然無存。

而官軍沒有了威懾力,朝廷法令就會形同虛設。

如此,豈不就要失去秩序,天下大亂了?

是以,強弩與铠甲并列,為官府管制兵器;也是為古代最具威力的冷兵器。

除此外,未經證明的據說,長度在六尺以上的長矛,也是嚴禁的。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而是别的

這是為何?

無他,因為:“一寸長,一寸強。”長度,就是威懾力!

由此民間自備槍矛,必須比官軍所用長予短一半。

任他武藝高強,想憑一杆六尺短矛在整隊的十幾杆丈二長矛刺擊之下,十分武藝也最多隻能發揮出二三分。

而電影中的“八斬刀”與“峨眉刺”以巧力短打破掉丈二霸王長槍的故事,在現實中的成功機率,隻有百萬分之一。

是以,如果官府禁止民間有長矛,也是符合邏輯的。

由此,中國古代曆史上最且威懾力的兵器就是:強弩硬弓,重甲長矛。

《荀子·議兵篇》說魏武卒選拔: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赢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

三屬之甲便是重铠,十二石強弩,再加長戈長矛,以此結成軍陣,便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無堅不摧之勢。

古代最具威力冷兵器,并非“吹毛斷發”的利刃寶刀,而是别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