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一文頂兩個坦克師,是我國第四任外交部長活到70歲,兒女不簡單

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曾有過三位傑出的外交家,他們非常富有個性。首先第一位是周總理,他是一位頗有儒雅風度的外交家;第二位是陳毅元帥,他是富有大将風度的外交家;第三位就是喬冠華,他則是富有才子風度的外交家。

喬冠華是新中國第四任外交部長,是一位風趣幽默,喜歡大笑,不善于心計,有時甚至敢于當衆出洋相的人,他常常讓他的外交工作,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同他打過交道的人,都會被他的魅力所折服。那麼,喬冠華的一生究竟有哪些傳奇經曆呢?

他一文頂兩個坦克師,是我國第四任外交部長活到70歲,兒女不簡單

喬冠華,1913年出生于江蘇鹽城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開明人士,6歲時,就送他進入私塾讀書。他自幼聰明睿智,是當地十裡八鄉有名的神童。

在國中、高中時,他更是跳了多級,到16歲就考入高等學府清華,喬冠華的聰慧實打實地展現在了學習上。進入清華大學後,他開始博覽群書,尤其是進步書籍對他影響深遠。是以,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為他以後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喬冠華于1933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因參加各種革命活動而遭到了驅逐,後他又輾轉來到德國留學。

在此期間,正是國際形勢不樂觀的時候。喬冠華與朋友研讀諸多軍事、曆史方面的書籍。後來,他寫出了很多有關國際影響力的評論文章,并獲得了博士學位。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開始了全面侵略行為,很快華北淪陷,日軍鐵蹄所到之處,燒殺掠搶,慘不忍睹,犯下了累累罪行。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喬冠華深深感覺到,筆杆子不如槍杆子有用。

于是,他便放棄一直以來的哲學學習,和國外的優越生活條件,毅然選擇回國,加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

他一文頂兩個坦克師,是我國第四任外交部長活到70歲,兒女不簡單

其實,剛學成回國的喬冠華年僅25歲,正值青春年華,又才華橫溢,很快受到了金嶽霖教授的邀請,希望他去西南聯大任教,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但喬冠華卻婉言拒絕了,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往廣州投筆從戎,為抗日出一份力。

正是因為喬冠華的z這種決定,從此,在中國的文壇上少了一位知識淵博的教授,在外交界則多了一位叱詫風雲的外交家。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喬冠華來到了香港,在《時事晚報》擔任主編。他以“喬木”的名義寫了上百篇的有關抗日的文化,文字獨到犀利,針對時弊,意義深刻,令在延安的毛澤東,和在重慶的周恩來大為稱贊。

毛澤東稱其“文章猶如千軍萬馬,一片文章足足等于兩個坦克師。”周恩來贊他“不可多得的人才”。為此,八路軍駐紮在香港辦事處的負責人廖承志,很快就推薦其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此以後,喬冠華開始了自己的革命新征程。

多年來,喬冠華一直以筆代槍,針對敵人,寫出了許多認識深刻和見解透辟的文章,字裡行間充溢着獨到,又能展現真實情況的感情與事實。尤其是在後來的外交上,他用儒雅的氣質展現了大國外交。

他一文頂兩個坦克師,是我國第四任外交部長活到70歲,兒女不簡單

建國後,我國成立外交部。1949年,喬冠華參加成立大會。次年10月,他作為顧問,出席聯合國安理會,對美國在台灣的侵略行為進行控訴。

1951年7月,在北韓談判會議上,喬冠華作為中國代表團的進階顧問,他也參加了部分談判過程,雖然對外不露面,但他的筆才和口才未被掩蓋。此後多年以來,喬冠華作為中方代表團顧問,或中方代表出席了一系列外交會議。

1974年,喬冠華被任命為新中國第四任外交部長,那種大國氣度與風采,在他身上被展現得淋漓盡緻。

喬冠華的後代裡就有繼承外交事業的子女。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外交家龔澎,相識于重慶,他們的兒子叫喬宋淮,女兒叫喬松都。喬宋淮出生于194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實體專業。

畢業後,喬宋淮在航天醫學院工程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後來又擔任過多國駐外大使。2001年,被提升為外交部副部長。在喬宋淮的身上,也有父親的影子,但他卻也有不同于父親的氣質,文雅中又顯幹練。

女兒喬松都,1953年出生,是醫學界的高材生,曾在解放軍262醫院任職,後來去國外進修。

喬冠華的第二任妻子是章含之,有一女兒名叫洪晃,1961年出生。她是一個有能力的女子,撕掉了陳凱歌前妻的标簽。洪晃是一位知名作家,常年在美國、德國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1996年回國後,在中國本公司工作。之後,她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為了一名媒體人。

1983年,喬冠華病逝,享年70歲。他風度翩翩,談吐文雅,集書法大家和學者的韻味與風貌于一家,又集大國自信與開明于一身,他筆下能見未來,外交則能彰顯中國擔當。

他一文頂兩個坦克師,是我國第四任外交部長活到70歲,兒女不簡單

這就是喬冠華,在外交場合上既放開,又不粗俗,從不以大道理強加于人,而是通過充滿文采的句子,緊緊扣住對方的心弦,達到最好的談話效果。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