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河南新縣陳店鄉胡子石村李家窪村,是一個與湖北紅安七裡坪交界的小村子,順着213省道下來,一個急轉彎下坡駛向一個村莊,繞過一口大大的池塘,一個門樓院子一座藍磚壘起的房子,房門開着,我一眼掃見了牆上挂着李德生的照片,便知道這就是李德生故居。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村裡的老人聽說有人來參觀李德生的故居,便陸續來了幾位,當起了義務講解員,他們說,李德生當年14歲參加紅軍的時候,是一個幫人家放牛的放牛娃,他要離開家鄉的時候,将牛拴在這棵松樹下,讓小夥伴給父親帶信:“我去參加紅軍了,不要找我。”于是毅然決然地參加了紅軍。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鄉親們說,李德生去參加紅軍的那一年,這棵松樹才碗口粗,如今九十年過去了,松樹已經是腳盆那麼粗了,而且枝繁葉茂,高聳挺立,村裡人都叫這棵松樹為“将軍松”,就是寄托李德生将軍對的豐功偉績的頌揚。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李德生1916年5月出身于大别山腹地這個的小山村,全村幾十戶人家,大都是窮人。因家境貧寒、7歲拜師學裁縫,8歲給人家放牛。9歲時,母親因無錢醫病去世,留下他與父親相依為命。3年後,紅軍解放柴山堡,他加入了兒童團,被推舉為兒童團長。他積極參加站崗放哨、送信、帶路等活動。由于工作積極,表現突出,很快就被吸收加入正規紅軍,随後入了團和黨。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參加紅軍後,李德生先後在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紅一軍、紅四軍任戰士、通信員、傳令兵、班長、連政治指導員、交通隊黨支部書記,參加了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嘉陵江等戰役戰鬥,以及紅四方面軍西征。在建立和保衛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争中,他不怕犧牲,英勇戰鬥,在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圍攻”的八廟垭戰鬥中,左胸被子彈打穿,因傷及神經,從此左手留下殘疾。他利用養傷時間,閱讀了《紅色戰士必讀》、《列甯學校讀本》、《幹部必讀》等書籍,思想和文化水準得到明顯提高。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李德生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雖然隻是連長,但他在後來的革命鬥争中成長很快,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時,他從排長開始幹起,一直幹到團長,這期間他指揮打得最著名的戰鬥是“智取日軍馬坊據點”,全殲日軍一個加強小隊,繳獲輕重機槍各1挺、平射炮1門、步槍20餘支、彈藥90餘箱,以及大量軍用物資。馬坊據點拔除後,我太行軍區二分區根據地連成一片,極大地鼓舞了當地抗日軍民的信心。日軍受此打擊,再也無力在馬坊一帶建立據點。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李德生在抗日戰争時期的馬坊戰鬥,被《解放日報》在頭版顯要位置,發表題為《長期偵察和堅決突擊,太行我軍收複馬坊》的消息,并配發社論稱這一仗是典型的殲滅戰,被朱總司令譽為我軍的一場攻堅戰。為此他名聲大振,在上級上司的心目中樹起了勇敢、機智、果斷、善戰的指揮員的形象。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解放戰争時期,李德生先後擔任團長、旅長、率部參加了隴海、定陶、滑縣、豫北、魯西南等戰役,以及千裡躍進大别山重建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争。在襄樊戰役中,他靠前指揮,巧用奇兵,“刀劈三關”,奪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鐵佛寺三道關口,一舉破城。榮獲中央軍委頒發的一等功,随後提拔為35師師長。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李德生真正打出名氣的戰役,是他率領35師入朝參軍時,所打的上甘嶺戰役,他出任上甘嶺前線總指揮,親自指揮了這場世界著名的戰役,經43天的惡戰、徹底擊敗武器裝備先進的美國常駐軍,打出了國威軍威。被列世界著名的“戰役典型”,并被世界有名望權威的軍事院校作為戰例寫進教材。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上甘嶺原本是北韓中部金化郡的一個小村莊,李德生率領部隊來到北韓之後,第五次戰役正在進行,帶領自己所在的師開始作戰。在這場戰争中,他率領部隊,身先士卒,與敵軍展開近戰,他所在的師,赢得多次勝利,為北韓戰争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由于他表現優秀,很快就從原來的師長被提拔為三兵團12軍的副軍長,接下來還參加了著名的金城戰役,同樣表現優秀。但是在這場戰争中,使得他一戰成名的便是著名的浴血上甘嶺。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戰役還未開始之前,美國軍隊得意洋洋,對這場戰争勢在必得。範弗利特驕傲自滿,還計劃隻需要出動兩個營,不到一周的時間,用傷亡不到200人的情況下赢得這場戰争,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美軍在高地上開始進攻,先後發射了10萬發子彈,還有100架的飛機輪番轟炸。31師帶領部隊與敵軍展開了長達7小時的激戰,擊斃敵軍1000多人,而我軍隻付出了不到40人的代價結束。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美軍仍然不死心,又開始對高地進行進攻。在長達四天的進攻過程中,仍然沒有任何進展。在前期的指揮中,高地附近的敵人全部被擊退。在堅守住部隊之後,李德生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進行防守,找到合适的機會之後再進行反擊。在炮火之下,我軍兵分三路,對敵軍進行進攻。在志願軍的積極進攻之下,我軍隻用了半個小時,就将敵軍擊退。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在李德生的指揮下,北山的陣地已經被我軍全部奪回。随後,繼續與敵軍作戰并進行反攻,在敵人多達40多次的進攻中,擊斃了敵軍近千人。到了20日,上甘嶺戰役基本上是全部結束。上甘嶺戰鬥一共經曆了43天,在李德生的指揮之下,率領将士們堅守陣地。與戰士們共同奮鬥,一共擊退了敵人的幾百多次進攻,總共殲滅了25000多人。戰鬥結束之後,上甘嶺戰役震驚了世界。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由于李德生在這場戰役中優秀的表現,回到祖國之後,将他提拔為12軍的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将的軍銜。後來的報道中,人們往往隻記住了31師的作用,很少注意到12軍,他自己也不在意,隻是說:“都是志願軍的功績,不要計較這些。”一直到去世之前,很少人知道李德生還是上甘嶺戰役中的前線總指揮這一職銜。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立下重大戰功的李德生,多次回到老家胡子石村李家窪村,村裡的鄉親們為有這樣一位将軍而自豪,他成為國家級進階幹部的時候回到老家,坐在自家的院子裡,鄉親們擠得水洩不通。老将軍情緒很高,給大家講起了當年吃樹皮、啃皮帶的艱苦生活,勉勵村民自力更生,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村裡老人記得最清楚的是李德生1993年那次回老家的情形,此時已經近80高齡,但精神非常好,自己爬山來到父母、爺奶墳前,墳前跪拜磕頭後,老将軍又回到村裡,看望自己曾經住過的牛棚,來到牛棚跟前,李将軍表情很沉重,感慨地說了一句“樣子變了”。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原來,那個牛棚是李德生的真正故居,但有一年,村裡發了大水,把牛棚沖了,當時,當地人在牛棚的原址靠後部位,重建立了一座。因以前的是土坯瓦房水一浸就倒塌,重建之後變成了青磚瓦房,還寫上李德生的故居。誰知他一看,非常生氣地說,“這哪是我家的老房子,完全是财主家的房子嘛!”“你們動了我家的房子,給誰彙報了?誰同意了?!”直把那此主持此項事情的人評批得非常嚴厲。李德生的回憶錄中描述了這件事。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李德生對自己的事情很苛刻,但對于村裡人的事情卻很上心,他雖然身居高位,但對村裡人的一些生活上的事情都很惦記,有一段時期村裡人吃的米還是靠人工推磨,他知道後立即給村裡送來一台打米機,确實友善了不少鄉親。同時,還給村裡辦國小、中學的事情也很給予大力的支援,還為學校辦起了規模較大的圖書館,今天,村裡人都在念念不忘。

少将回老家,看到重建後的故居,生氣地說,這分明是财主的房子呀

李德生戎馬一生多次回鄉,造福家鄉捐資助學,一心為他人着想,老家人是不會忘懷的,如今他老家的每一位鄰居,念起将軍的好處,都不由自主地矗起大拇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