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在江西萬安枧頭鎮上芫村裡,兩棟房子都挨着的地方,有一塊長着青草的草坪,裡面栽種了不少的果樹,村裡人告訴我,這便是有“神炮将軍”美譽的中将匡裕民故居的位置,他參加革命工作之後,一直沒有回過家鄉,這房子在建國後由于一次漲洪水時倒塌,至今是一片非常茂盛的果園。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匡裕民,1907生于江西萬安枧頭鎮上芫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匡裕民排行第三,上面有哥有姐,由于家境貧寒,孩子們都進不了學堂,隻能在家幫助父母勞動。匡裕民從小跟着哥姐放牛、割草、砍柴,風吹雨打出一副好身闆,鄉親們都說他是扛槍的料。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就在他十幾歲的那一年,他的老家鬧革命,他開始認識到,窮人要翻身,過上好日子,就得參加革命。于是,他跟随着哥哥匡裕鏡一道參加了農民協會,由于他工作積極熱情,不久之後就當上了鄉蘇維埃政府的土地委員,自衛隊隊長。1927年11月,匡裕民和哥哥一起參加奇襲縣城的戰鬥,哥哥匡裕鏡不幸中彈犧牲,他含淚掩埋了兄長,拿起武器,帶領農軍自衛隊繼續進攻。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在随後的萬安暴動中,匡裕民受命指揮農軍攻打東門。他帶頭沖鋒陷陣,率先突破了東門,成功打進縣城内。萬安暴動獲得了成功,建立了江西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為江西蘇維埃政府的建立開辟了一個新紀元”。由于對敵鬥争英勇,匡裕民成長很快,參加了黨組織,并光榮參加了紅軍,不久,調到紅一方面軍總部炮兵連當一名戰士。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當時,炮兵是一個新兵種,武器主要是繳獲敵人的迫擊炮,匡裕民扛着迫擊炮,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作戰,在攻打廣昌戰鬥中,紅一軍團集中主力,主攻廣昌城北。城北敵人憑借山頭工事和機槍火力,把紅軍壓在山腰進退不得。這時,炮兵連臨危受命。結果,前面幾位炮手無一命中,敵人的機槍照樣咆哮着。匡裕民看見敵人如此猖狂,怒從火頭起,他迅速挽起袖子,牢牢穩住炮身,瞄準敵人的火力點,果斷發炮!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這一炮真神,準确地落在敵人的火力點上,敵人機槍啞巴了。一見敵人機槍被打掉,被困山腰上的紅軍指戰員火速沖向山頭,取得了勝利,這次戰鬥匡裕民被司令員稱贊為“神炮手”,由于炮兵連裝備特殊、火力強大,他也成為蘇區時期紅一方面軍最知名的連長之一。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由于匡裕民用炮穩、準、狠,他先後擔任紅三軍團特科隊隊長、炮兵營營長,即使在長征途中減員嚴重部隊縮編,匡裕民還是炮兵連長之一!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抗日戰争期間,八路軍總部炮兵團成立,匡裕民調任炮兵團任參謀長,他有組織、有上司、有步驟地展開了政治學習教育和軍事教育訓練工作,采取了以老帶新和先合後分的辦法,由匡裕民蹲點各炮兵連,專門負責集訓從各炮兵連抽調來的好苗子,後來都成長為炮兵骨幹人才。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1938年8月,他終于等來戰機:奉命指揮炮兵團第一連開赴山西抗日前線,配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作戰。在汾(陽)離(石)公路伏擊戰中,他指揮炮兵連以準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共殲滅日軍400多名,擊毀汽車2輛,打死、繳獲日軍戰馬320餘匹。炮兵團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的士氣。後來,從繳獲的日軍檔案得知,日軍曾私下哀歎:“如果八路沒有炮兵火力,我皇軍不會蒙受如此巨創!”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解放戰争期間,匡裕民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炮兵部隊在每次作戰中表現突出,博得了步兵的高度贊揚,并受到了東北我軍首長的嘉獎。在随後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建國後,匡裕民曆任四野炮兵司令員、中南軍區炮兵司令員。抗美援朝時成立炮兵指揮所,匡裕民任主任,成為北韓戰場上志願軍炮兵的一把手。抗美援朝五次戰役,每次都有他的身影。在作戰雙方炮兵數量和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匡裕民果斷決定:志願軍炮兵采取集中使用的原則,在主要方向和主要地段集中兵力、火力,争取局部優勢;以抵近射擊和直接瞄準射擊為主,提高命中率。在他正确指揮下,志願軍炮兵疊創佳績: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第一次戰役中,由于兵力集中,火力突然、猛烈,使步兵順利突入縱深,直取雲山。第三次戰役中突破臨津江時,炮兵集中火炮開辟通路,壓制敵縱深陣地上的發射點和炮火,經20分鐘炮火準備,将敵前沿工事摧毀80%,并打開兩個突破口,保障步兵迅速渡過臨津江,完成突破任務。第五次戰役中,大膽實施近戰,以側射、斜射火力組織交叉火力網,志願軍炮兵越打越強。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那驚天地、泣鬼神的連續五次戰役都留下他“開炮”的铿锵聲音。戰争的勝利,也凝聚着匡裕民的心血和智慧。司令員高度贊揚說:“匡裕民父子參戰,功不可沒!”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就在匡裕民指揮隊伍屢立戰功的時候,炮兵指揮所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匡裕民的大兒子,在二次戰役中不幸壯烈犧牲。這時,指揮所裡所有的人心情沉痛,悲傷緻哀。匡裕民摘下軍帽,沉思片刻,忍着悲痛,堅毅地說:“他是為祖國而死,為北韓人民而死,死得光榮!”司令員知道後,欽佩地贊道:“這就是老紅軍的本色,将軍的胸懷!”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在他的老家,與匡裕民同祖父的族弟弟拿出了族譜說:老家為他修的族譜,族譜裡把民寫成了“明”,因為他早年犧牲的哥哥是“鏡”,明鏡嘛。匡裕民當紅軍後一直沒有音訊,家裡的人以為這個哥哥早已犧牲了,他每年的中元節都會燒紙錢給當紅軍的哥哥。直到解放後,匡裕民寫信回家,他們才知道這個哥哥還活着。

将軍父子同上戰場,兒子犧牲,他脫下帽子說:為祖國而死,光榮!

1977年4月9日,匡裕民不幸逝世,親人們在替他換衣時,全身13處傷疤,赫然在目!這是将軍無私無畏,英勇奮戰一生的崇高象征和真實記錄,也是留給後輩的厚重期望和深刻啟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