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有一句名言叫“無湘不成軍”,說的是近代曆史上,軍事方面湘軍可謂是叱咤風雲,縱橫馳騁,人才輩出,這話的源頭就是湖南在晚清時出了一對曾氏兄弟,從老家搞團練起家,組建起了一支以“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為基礎的湘軍,通過十幾年的左沖右突,把攻下中國富庶之地十多個省,隊伍發展到數百萬,統治十四年之久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一舉撲滅,成為清朝的中興名臣,這對兄弟便是曾國藩和曾國荃。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歲月悠悠,晚清曾氏兄弟興起的湘軍偃旗息鼓的近半個世紀後,進入中國革命時期,從湖南這裡,又走出了一對曾氏兄弟,這對兄弟的名氣也是如雷貫耳,哥哥叫曾中生,弟弟叫曾希聖。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哥哥是赫赫有名的軍事家、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締造者,弟弟是革命家、政治家、“紅色密碼”之父,後成正部級上司。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兄弟倆成長的地方,湖南資興州門司鎮春牛村。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沿着村莊門前那條機耕路往前行,看到一個恬靜的村莊,四面環山,松竹楓柏,青翠蔥郁。進入村子看到那幢綠樹掩映老屋,磚木結構,蓋小青瓦。沒有雕梁畫棟,沒有彩繪,“曾中生曾希聖故居”的匾額挂了在老屋通道的上方。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踩着布滿滄桑的石階走進舊居,裡面一個小小的院子,一對石雕的門墩石,立于堂屋大門兩邊。風雨的剝蝕,木門已經斑駁,風水大師的點撥,坐南朝北的大門變成了坐南朝東,站在門口眺望,逶迤的永樂江,約隐約現,從東向着老屋奔來。這裡有兄弟倆小時候居住、讀書和玩耍的樓房,屋内架有木梁,樓闆、窗戶是木質的。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1900年6月10日曾中生生于這間屋子,他的弟弟曾希聖1904年10月11日也是在這誕生。他的爺爺曾道钊,是一位清朝光緒年間的一名秀才,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由于不得志,便在老家辦了一所“黃陽學館”,把滿懷的希望寄托在兩個孫子身上,不僅親自給他們啟蒙,悉心教授文化知識,還花了幾擔谷子,請了村莊武藝高強的師傅,向兄弟倆人傳授武功,鼓勵他們要胸懷大志,今後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1924年夏,曾希聖跟随随哥哥曾中生一起來到廣州,成為黃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後兄弟倆考試合格,同時成為黃埔四期的正式生,兄弟倆第一次參加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親曆黃埔軍校左派學生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大會盛況。 當日午前,廣東大學大操場,全場滿布旌旗智語,兄弟倆熱血沸騰,暗下決心:隻有緻力“洗淨人類的垢污”,做“人類的犧 牲者”,才不負此生啊!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由于在校加入先進組織,大革命失敗後,哥哥曾中生赴蘇聯中山大學學習。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曾希聖進入廣州政治講習班,畢業的積極報名參加北伐,同時在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湘軍唐生智部)工作:曾曆任過宣傳隊隊長、團政治指導員、教導團軍事隊長等職開展兵運工作,從此,兄弟倆各自走上革命的道路。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曾中生從蘇聯學習回國後,被組織派到鄂豫皖根據地,擔任重要上司,此時正值敵人鄂豫皖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圍剿”,而紅1軍主力已東出皖西,在此危急之際,他沉着、果斷地組成臨時特委和臨時軍委,統一指揮反“圍剿”鬥争,在曾中生的指揮下,開展遊擊戰,進行襲擾和圍困,搞得“圍剿”軍提心吊膽,窮于應付,處處碰壁,最後不得不退守各城鎮據點,轉入守勢。随着紅1軍回來殲滅“圍剿”軍1個團,紅軍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随後曾中生主持制定建設根據地的各項政策,創辦軍政學校,整編紅軍主力,根據地得到迅速發展。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随後,在國民黨對鄂豫皖根據地第二次“圍剿”中,曾中生繼續上司根據地的軍民,開展反“圍剿”鬥争,獨山一戰殲國民黨軍2000餘人,浒灣一役,殲國民黨軍近千,桃花一仗,殲國民黨軍近兩個營。至5月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取得兩次反“圍剿”的勝利之後,曾中生系統地總結紅四方面軍反“圍剿”作戰經驗,寫了《與川軍作戰要點》、《遊擊戰争要訣》等軍事理論著作,受到高層上司的稱贊,稱他是遊擊戰、運動戰理論創始人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締造者、鄂豫皖根據地創始人,卻被錯誤思想上司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犧牲時隻有35歲,建國後,他評定為共和國36位軍事家之一。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弟弟曾希聖1930年調漢口工作,曾擷取了敵人第三次“圍剿”中央蘇區的軍事計劃。随後進入江西中央蘇區,任紅軍總司令部偵察科長,成二局首任局長,他上司的二局,多次截獲并破譯敵人的無線電密碼,為紅軍反“圍剿”作戰和長征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榮獲中央軍委授予二等紅星獎章,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高層上司稱贊曾希聖:“沒有二局,長征是難以想象的;有了二局,我們好像打着燈籠走夜路。”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抗日戰争期間,曾希聖先後任師、旅政委,解放戰争時期,先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師政委、二野副參謀長兼豫西軍區司令員、政委等職。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建國後,在授予軍銜的時候,根據兄弟倆都是黃埔軍校第四期,在紅軍及抗戰時的資曆、建立的功勳,完全可以授予大将和上将。可惜的是哥哥曾中生英年早逝,評為共和國36位軍事家之一。弟弟曾希聖因為建國後轉業到地方工作,擔任正部級上司幹部,沒有授予軍銜。

兄弟倆按資曆戰功可授大将上将,可惜哥錯殺成軍事家,弟成正部級

如今,紛飛的彈雨早已遠去,彌漫的硝煙早已遠離,這對英雄兄弟的故鄉的那幢老屋依然在堅守着、在懷念着,無數人來這裡瞻仰,緬懷兩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