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特工,是一個神秘的群體。在與國民黨中統、軍統等諜報機關的長期較量中,他們在保衛黨中央、鏟除投敵内奸、策反蔣軍起義、揭露敵人陰謀等方面,以超人的智慧、頑強的意志和精妙的計謀,挫敗了對手的一次次陰謀,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們中,有的功成名就,官拜上将,但大部分人因為這項工作的特殊性成了無名英雄。更有一些人,為了這項特殊的事業流血犧牲,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并在犧牲後長達幾十年才追認烈士身份。潛伏在戴笠身邊的“紅色女諜”張露萍就是其中的一位。

01奔赴延安 抗日救亡
1921年7月,張露萍(幼名餘家英,學名餘碩卿,化名餘慧琳、黎琳等)出生于四川省崇慶縣(今崇州市)城南街楊公保府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1935年,張露萍考入成都建國中學,小小年紀的她關心國家大事,喜愛進步書刊,是一位立志愛國報國的新女性。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産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革命聖地延安吸引着千百萬愛國青年。
1937年秋末冬初,在成都蜀華中學讀書的張露萍和成渝兩地共10名男女青年學生,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途,在八路軍辦事處保護下,于1938年2月3日順利抵達延安。
一到延安,張露萍在陝北公學14隊集訓3個月後,于1938年5月12日轉到抗大3大隊5隊學習。在黨組織的關懷和培養下,她很快成長起來。
02深入虎穴 英勇戰鬥
1938年10月,17歲的張露萍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産黨。1939年秋,中央組織部希望她利用她父親餘安民眉山專署專員、川軍暫編一師少将師長的身份,前往重慶開展統戰工作。
張露萍愉快地接受了組織上的安排,同新婚燕爾的丈夫李清(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家交通部長)分别,奔赴充滿白色恐怖的戰時首都重慶。不過,令夫妻兩人始料不及的是,張露萍此番前往重慶,竟然是與魔鬼打交道,戰鬥在血雨腥風的虎穴之地——軍統。
1939年11月,張露萍風塵仆仆地來到重慶,同設在曾家岩50号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聯系上了。她的到來,讓南方局上司人葉劍英眼前一亮,大喜過望:這不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人嗎?與其讓張露萍雲做聯系父親與川軍的統戰工作,不如安排她做聯系和傳遞軍統電台的情報工作更為合适。
這時,南方局已在國民黨軍統電訊處發展了張蔚林、馮傳慶等幾名秘密黨員,葉劍英決定讓張露萍以軍統職員“家屬”身份(張蔚林的妹妹,是以改名張露萍)打入國民黨軍統局電訊總台。
當時,南方局交給張露萍三項任務:
1.成立由中共南方局軍事組上司的特别支部,上司已經打入軍統機關内部的張蔚林等人;
2.直接與南方局聯系,傳遞情報;
3.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繼續在軍統内部發展秘密黨員。
從此,在中共南方局軍事組的指揮和張露萍的帶領下,軍統電台特支的黨員在看似平靜,實則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冒着随時被逮捕、殺害的風險,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中共南方局軍事組搜集傳遞了一個又一個重要情報。
通過他們提供的情報,中央、南方局和有關地下黨組織多次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和進攻。
比如,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捕獲了戴笠發給胡宗南的絕密電報,由戴笠親自派遣的、妄圖潛入延安的國民黨特務小組,剛進解放軍就被抓獲了;還有,南方局根據獲悉的相關情報,安全轉移了在重慶已經暴露的地下黨員。
03身份暴露 不幸被捕
1940年2月中旬的一天,正在緝查處電訊監察科工作的張蔚林出事故了——燒壞了收報機上的3個真空管。
真空管是當時非常緊缺的電子器材,是以引進了科長肖茂如的注意。而一連串的“洩密”,讓屢次受挫的戴笠有火沒處發,他決定以此為突破口,将張蔚林抓捕送到稽查處看守所禁閉。
稽查處派人到張蔚林的住處搜查,發現了軍統的絕密檔案、電台密碼、張蔚林等人加入中共黨組織的入黨申請書等。
張蔚林被捕後,敵人當晚就包圍了電訊總台,逮捕了趙力耕、王席珍、楊光、陳國柱和安文元。在報房值班的馮傳慶發現情況異常,機智地翻牆跑往中共南方局,但不幸在後來的轉移途中被捕,最終沒能逃出敵人的魔掌。
這就是當時震驚國民黨當局的“軍統電台案”,被稱為“戴笠特工生涯的最大敗筆。”
在軍統的血腥審訊下,安文元叛變了,供出了軍統電台特支的情況。此時的張露萍正在成都探親,軍統便以張蔚林的口吻給她發了一封電報:“病重望妹速返渝。”
張露萍接到電報後,心急如焚,她首先考慮到生病之中的同志需要照料,但從事地下鬥争的經驗讓她充滿警惕——她寫信向中共南方局軍事組報告了自己的行蹤之後,坐上了開往重慶的汽車。
中共南方局軍事組接到張露萍的信後,大吃一驚,火速派人到車站守候,企圖在特務逮捕張露萍之前進行營救。但特務早已張網以待,張露萍乘坐的洗車剛到重慶兩路口車站,她就被捕了。
在防範嚴密的軍統内部居然發生了如此驚天大案,讓戴笠丢盡了顔面。被捕後,張露萍等7人被押解到重慶白公館監獄。
惱羞成怒的戴笠親自出馬,嚴酷審訊+軟硬兼施是他的正常套路,可是這一次,他又失敗了:張露萍等人始終守口如瓶,堅貞不屈,戴笠一無所獲。
不久,老蔣知道了這起石破天驚的重大案件,震驚之後勃然大怒。他責問戴笠:“你經常吹噓軍統如何厲害,如何打入共黨内部,現在是共黨打入了軍統内部,你還不知道,你還有臉活下去嗎?”
戴笠心驚肉跳,無言以答。
老蔣的羞辱對争強好勝的戴笠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他對親信說:“張蔚林案件發生後,我受的恥辱比打罵厲害十倍。這是我一生的奇恥大辱,是我同共黨鬥争中最慘重的一次失敗!”
1941年3月,張露萍等7人由重慶轉押至貴州息烽監獄。在獄中,張露萍與羅世文、車耀先、韓子棟等組建獄中中共地下支部,把監獄作為與敵人鬥争的特殊戰場。
1945年6月下旬,戴笠由重慶給息烽監獄主任周養浩發來密電:“張露萍七人秘密處決,報局備案。”
04從容就義 年僅24歲
1945年7月14日,天剛亮,剛滿24歲的張露萍與戰友張蔚林、馮傳慶、陳國柱、楊光、王席珍、趙力耕共7人,一起被押解上了一輛軍用卡車。他們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
在息烽監獄與敵人4年多的鬥争中,這還是他們7人第一次聚在一起。張露萍領頭高唱革命歌曲,頓時,7個人的歌聲在息烽的崇山峻嶺間久久回蕩。
當囚車開到離軍統息烽集中營被服倉庫不遠的快活嶺時,車突然停了,荷槍實彈的劊子手們選在這裡執行指令。
在生命的最後一息,張露萍和戰友們神情安詳,從容就義。一陣槍聲從背後傳來,張露萍和戰友們倒在了血泊中……
7位英雄犧牲後,一位難友用一小塊牛角骨刻下了“1945·7·14”字樣,記下了對敵人的仇恨和對戰友的痛悼。
由于缺乏檔案資料,張露萍和她的戰友曾一度蒙上“叛徒”、“特務”的陰影。1981年12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了查清在敵人監獄裡遇難者問題的訓示。四川省委和貴州息烽縣委等部門組織力量專門進行了大規模複查,7位烈士的英名終于載入了烈士名冊。1984年,張露萍等7人的遺骸被遷移到息烽縣烈士陵園安葬。
2005年7月,張露萍的丈夫李清以85歲的高齡,再次登上息烽,他給妻子、共和國一級烈士張露萍寫下了壯懷激烈的詩篇:蒼山埋忠骨,浩氣貫河川。夢随孤魂繞,怎不憶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