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慶閱兵時,這位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老兵,曾隐姓埋名60多年

在10月1日的國慶大閱兵中,不知道大家對下面這個畫面有沒有印象——

國慶閱兵時,這位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老兵,曾隐姓埋名60多年

這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兵,名叫張富清,陝西漢中市洋縣人,今年95歲。

張富清為什麼能坐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看閱兵?因為他剛剛獲得了一個至高榮譽——“共和國勳章”。

2019年9月29日,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勳章的“共和國勳章”舉行了頒授典禮,第一批授予者共八個人: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

其中有兩位老兵:李延年、張富清,李延年咱昨天介紹過了,今天再來看看張富清。

國慶閱兵時,這位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老兵,曾隐姓埋名60多年

張富清1924年生于陝西漢中市洋縣,24歲時參加了彭老總的西北野戰軍,而且是戰鬥最激烈、傷亡率最高的突擊連。

在之後的戰鬥中,張富清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最驚險的一戰,莫過于淮海戰役期間的永豐戰役。

1948年11月,為配合中原部隊開展淮海戰役,張富清所在的連隊負責攻克陝西蒲城外圍的敵軍碉堡陣地。由于沒有重武器,想要炸掉碉堡,隻有靠敢死隊員扛着炸藥包往上沖。

第一個報名沖鋒的,就是時任班長的張富清。

國慶閱兵時,這位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老兵,曾隐姓埋名60多年

為了避開碉堡的火力,張富清背着重達70多斤的炸藥包爬上城牆,慢慢靠過去。試想一下:背負着這樣的重物,從高牆上一躍而下,很容易就會被砸傷,更何況面前還有敵人的掃射!

但張富清沒有絲毫猶豫,縱身躍下,朝着敵人的碉堡快速爬過去。子彈呼嘯着從他的頭皮上擦過,熱浪直接将他的頭皮掀了起來,但張富清全然顧不上疼痛,一鼓作氣,一連炸掉了幾座碉堡,力保部隊順利完成了攻堅任務!

仗雖然打赢了,但張富清卻身負重傷,他所在的連隊更是傷亡慘重,光是突擊連代理連長就換了八個人!由于頭部受傷太重,張富清後來幾十年都難以擺脫頭痛的折磨,為了避免受風着涼,他頭上的帽子幾乎戴了一輩子。

張富清的軍旅生涯雖然不長,但卻戰功赫赫,先後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還兩次榮獲“戰鬥英雄”的榮譽稱号。但是,1955年退伍後,張富清卻把這些證書和勳章全部藏了起來,從來沒有向任何人炫耀,甚至連他的孩子都不知道。

直到60多年後,當地政府在統計退役老兵的個人資訊時,張富清的“秘密”才被公之于衆。

國慶閱兵時,這位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老兵,曾隐姓埋名60多年

如果說參軍時的張富清是著名戰鬥英雄,那麼退伍後的張富清,則是著名的勞動模範。

1955年初,張富清響應上級号召,主動退伍,來到湖北恩施,加入了當地的支援建設。要知道,湖北邊陲的恩施地區是出了名的貧窮落後,大片的山區環繞,土地貧瘠,糧食生産不足,交通堵塞,剛來到這裡的張富清,連衣食住行都沒有着落。但是,張富清沒有說過半個“怨”字。

為了解決糧食生産問題,每到農忙時節,張富清就一連個把月蹲在老百姓的家裡幫忙,親自帶頭做模範,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為了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張富清連續奔走了好幾年,終于攢夠了修路資金,期間,張富清就鋪上草席睡在路邊,一醒來就招呼大家抓緊幹。在他的努力下,被大山阻隔了一輩子的恩施人,總算是有了一條通往外面的路!

國慶閱兵時,這位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老兵,曾隐姓埋名60多年

張富清所吃的苦、幹的事,老百姓們都記在心裡,當他工作期滿即将被調走的時候,當地的百姓自發組成送行隊伍,哭着與他告别,綿延幾十裡路。

面對外界的褒獎和盛贊,張富清隻是淡淡地說:“戰場也好,和平建設也好,我隻是完成了黨交給我的任務,這是我應盡的職責,說不上什麼功勞。”

2019年9月29日,張富清在人民大會堂接過了一枚“共和國勳章”,此時的他,已經95歲高齡。

面對記者采訪,張富清說:“今天,我很想拿着這個勳章,祭奠那些犧牲了的戰友,我想勳章應該屬于他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