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功高震主,謀士勸他自保,他說:借給皇上兩個膽子,他也不敢動我

曆史上像光武帝劉秀和宋太祖趙匡胤這樣善待這樣開國功臣的皇帝并不多,許多皇帝在登基之後為了防止大權旁落,往往會對那些功高震主的人痛下殺手,朱元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從一個真正的草根起家,在徐達、常遇春、劉伯溫和李善長等人的輔佐下,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對手,最終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了開國皇帝。登基之後,為了鞏固皇權,他對那幫和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們下了狠手,将他們殺了個七七八八。

功高震主,謀士勸他自保,他說:借給皇上兩個膽子,他也不敢動我

除了朱元璋外,還有一個人也殺了不少開國功臣,他就是漢高祖劉邦。劉邦稱帝後,為了確定劉家天下,處死了不少異姓王,其中就包括了曾經的齊王韓信。韓信是江蘇淮陰人,早年時期既不願經商也不願耕種,是以連自己也養活不了,經常到别人家蹭飯吃,受了不少白眼。鎮上的一個屠戶也趁機羞辱他,使他蒙受了胯下之辱,人們是以更加看不起他。

功高震主,謀士勸他自保,他說:借給皇上兩個膽子,他也不敢動我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韓信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投奔了項梁。後來項梁戰死,韓信又跟随了他的侄子項羽,但項羽并沒有重用韓信,隻是讓他當了一個執戟郎。才能無處施展的韓信十分郁悶,就投奔了劉邦。一開始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僅讓他當了一個看守倉庫的小官,後來在蕭何的大力舉薦下,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将。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帶領漢軍先後攻滅了魏、趙、燕、齊四個國家,因戰功被封為齊王。

功高震主,謀士勸他自保,他說:借給皇上兩個膽子,他也不敢動我

此時的韓信手握重兵,成了劉邦和項羽之外最大的一支勢力。後來劉邦和項羽在荥陽決戰,雙方打得難解難分,這時韓信就成了左右戰局的勝負手。項羽派人來遊說韓信和自己聯合共擊劉邦,遭到了韓信的拒絕,他對來人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是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将軍印,讓我率數萬之衆,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是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功高震主,謀士勸他自保,他說:借給皇上兩個膽子,他也不敢動我

後來韓信又帶領漢軍在彭城擊敗了項羽,風頭蓋過了所有漢軍将領,頓覺志得意滿。此時他手下的謀士蒯通卻看出了危機,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将來很難被劉邦所容,是以勸他說:“當今兩主之命全在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依臣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衆,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功高震主,謀士勸他自保,他說:借給皇上兩個膽子,他也不敢動我

蒯通認為此時的韓信已經功高震主,日後必不為劉邦所容,是以勸他乘機自立,三分天下,然後等劉邦和項羽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出兵奪取天下。現在看來,蒯通的這個計謀十分高明,如果韓信真的照此做了,曆史恐怕都要改寫。但韓信卻認為自己立有大功,又手握重兵,就算劉邦日後稱帝,也不敢拿自己怎麼樣。于是極度自信的韓信出兵幫助劉邦把項羽給滅了,結果劉邦稱帝之後就把韓信給抓了起來,最終被呂後處死。臨死之前,韓信才後悔當初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并感慨說:“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但現在再後悔,還有什麼用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