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驅車走親戚時,路過離家不遠的蔡甸區大集鎮,沿着後官湖綠道皮四海附近,柳浪聞莺邊上有個口,瀝青路,上坡進灣子來到到堡家咀村委會,沿着村委會對面有岔路,進入一個名叫徐灣的小村子,村裡都是徐姓人家,村民們興緻勃勃地告訴我,知名女星,表演、導演、書法很棒的才女徐靜蕾的祖籍就在這個村子。

這一說法的起源是徐靜蕾的父親徐子建寫了一本題為《父親的軍裝》的書中講述,他的爺爺徐方興,當年就是從湖北漢陽小集徐灣(即現在更名為武漢蔡甸區大集鎮堡家咀村徐灣)來到湖南湘潭經商,盛極一時,村民們拿出老家族譜的輩分“祖德卓方成,子振家聲遠”得到印證,徐方興生的兒子名叫徐成沄,就是我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位抗戰老兵。
徐成沄少年之時徐氏家族是當時有名的名門望族,産業在湖南一帶盛極一時,從小便生活得錦衣玉食,然而,就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恰逢亂世,經商失敗,家中光景日漸衰落,他盡管生活富裕,但并沒有養成好吃懶做的性格,面對家道中落,徐成沄懂得自立自強,開始做起了小生意,日子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久之後,徐成沄決定棄商從醫,轉行開始學習中醫,學完中醫又去學了西醫,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醫生。在後來抗戰打響了,他毅然決然抛下一切,選擇了參軍,進入了軍醫研究班深造,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軍醫,跟随部隊戰鬥在最前線,他從此開啟了十幾年的軍旅生涯。
一、頂撞師長險被槍斃
1940年,徐成沄擔任國軍63師任中校軍醫主任兼衛生隊長,這時來了個新師長名叫冷欣。一天早操,九千多官兵列隊聆聽冷欣訓話。師部衛生隊在隊伍前排。一個新入伍的醫兵立正時腳跟未并攏,冷欣看見頓時臉色一變,勃然大怒:“什麼軍容風紀?連立正都不會!衛生隊全體操場跑步十圈。”
于是二百多官兵跑步出列,圍繞着幾千人的隊伍,順着操場跑開了。烈日當空,幾圈下來,個個累得滿頭大汗。冷欣臉色鐵青,冷眼望去,發現徐成沄站在師部官員的隊伍裡,沒有執行跑步指令。他立刻沉下臉來,大喝一聲:“徐成沄!你為什麼沒跑?”
“報告總指揮,前些天腿扭傷了。”冷欣很不高興,于是又高聲說“你不能跑步?那就上台唱歌吧!”徐成沄心裡也有氣,回答有點不冷不熱:“報告總指揮,唱歌我不會。您要聽,我可以唱段京戲。”冷欣一聽,怒從心起,這是對抗指令,嘲弄長官,伸手就拔腰間的手槍。身邊的師參謀長立刻上前按住手槍,在他耳邊嘀咕幾句,冷欣這才怒氣沖沖地收起手槍,憤然離去。
當時,徐成沄已在軍中耕耘8年,他有個年紀比他大很多的侄子,是集團軍總參謀長、參加過辛亥武昌首義的中将徐旨乾。徐成沄采購藥品,按“慣例”有5%到8%的回扣,他用這錢采購物資,把衛生隊建成軍官休息區,師裡各級長官,都可以來此洗熱水澡、吃湖南菜、抽煙聊天,是以都和他很熟。關鍵時刻,這些因素都起了作用;過了幾天,徐成沄那位侄子也給冷欣打來電報,加上徐成沄自己工作也是認真負責,于是師長也就和他相逢一笑了。
二、長官姨太暗戀退役
日軍投降後,徐成沄擔任師部軍醫主任兼留守處主任,由于他聰明能幹,挂着軍官的斜披帶,穿着軍裝與馬靴,形象十分英俊,且天生有藝術細胞,上台飙戲,唱作俱佳,看戲者聽得如癡如醉,每逢節假日,衛生隊辦公處堂前常客滿,杯中酒不空,小酌之後乘興來段清唱,賓主盡歡,在軍裡、師裡,都是很受歡迎的紅人。
當時,徐成沄除了管理師部的醫院、調配後勤倉庫的戰備物資,還要負責為營長以上的随軍眷屬看病。留守處的眷屬有好幾十人,年齡相差也不少。國民黨軍中,校級軍官收入中等,法币貶值又嚴重,軍饷隻夠養家;到少将、中将也就是師級、軍級,月收入便高至四五百銀元,是以娶姨太太的便多了。
徐成沄所在的63師,少将師長徐志勖,黃埔五期,時年三十八歲,他因龍潭司、山門間阻擊戰的勝利,獲軍委“武功狀”及美國“金葉獎”,正是人生得意時。便娶了一房姨太太名叫王學霞,十八歲,浙江溫州人,瓜子兒臉,五官精緻,皮膚細嫩,非常漂亮,據說家中開豆腐坊,被太太們背後稱作“豆腐西施”,姨太太生了孩子,因孩子不時生病,需要找軍醫,而軍醫處的幾個軍醫中,她覺得徐成沄醫術好些,是以幾次請他去給小女兒看病、打針,因是師長的孩子,徐成沄當然很認真。
有一次,徐成沄給孩子打完針後,她把一個金戒指送給他,說是孩子的病好了很多,表示感謝。他反複推卻不掉,便收下了,回家後交給了妻子,說師長太太很客氣,隻是收人家禮品不太好,妻子于是讓他另外買些東西還禮。
那次徐成沄再去給小孩看病,姨太太就問戒指怎麼沒帶,他說交給妻子了。以後幾次,每次看完病,王太太都一定要送點小禮物給他,說你們家人多負擔重,需要用錢的話,可以跟她講。徐成沄每次都客客氣氣地謝她的好意,說家裡人口雖多,但生活沒有問題。
如此幾次之後,姨太太終于講得明白些了,說她喜歡徐成沄這種類型的男人;又說去年看病時,徐成沄工作認真,留下的印象挺好。看完病後送出門,禮貌性地轉身,笑着點了一下頭。這點頭一笑,姨太太便以為對她有好感。後來每次為孩子看完病離開時,王太太都站在門口,看着他走遠。
徐成沄說頂頭上司師長的姨太太,年輕不曉事,即便是天姿國色,自己也沒這個膽子,便寫了封信婉拒,沒有想到這封信被師長徐志勖看到,勃然大怒,要求對徐成沄撤職查辦,後來副師長、參謀長求情,說徐成沄不是這樣的人,抗戰八年,徐成沄對官兵的治療、對眷屬的照顧都不錯,經他們的解釋,事情算是平息了。此桃色風波後,徐成沄考慮徐志勖手握重兵,權重一時,感覺師裡是不能待了,于是決定轉業回家。
三、定陶戰役參加革命
轉業歸家的徐成沄,在老家懸壺濟世依舊,然而,軍人的單純和直率,卻成為骨性裡抹不掉的印記。世道崩亂,天災人禍連年,國民政府與地方幫派一味争權奪利,橫行鄉裡;行醫而已,竟四處受制,徐成沄隻能再次傳回國民黨的部隊。
在随後的解放戰争期間打第一仗定陶戰役中,徐成沄所部被劉帥大軍殲滅,徐成沄當了俘虜。抓住他的是一個18歲的解放軍小排長,戰鬥打響之前還隻是個班長,這位排長得知徐成沄是個軍醫,就槍管朝下,左手握着徐成沄右手,一路做他的說服,“到我們這邊來幹吧,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跟着國民黨反動派沒有出路。”勸他參加革命。被俘期間,徐成沄被安排與中原野戰軍民運部的穰明德部長住一套房子。穰部長比徐成沄大幾歲,人很随和,讓他參加解放軍的事也隻提了一次,便再沒有提起。
開飯時,徐成沄和穰部長一起吃,有時炒兩個雞蛋,有時會有些肉片。負責送飯的炊事班長姓朱,是一個老八路。熟悉之後,徐成沄對他說:“你們長官的夥食不錯。”老朱笑了笑:“首長是沾了你的光,按規定平常每周隻能打兩次牙祭。”徐成沄又問他:“解放軍抓不抓壯丁?”老朱說:“解放軍不抓壯丁,大家都是自願參加解放軍的。”
在那裡,徐成沄還見到了數不清的、自願來的“支前民工”——有肩挑手提送水送飯的,有推車送糧、送彈藥的,有擡擔架運送傷員的,有幫忙押解俘虜的……徐成沄想到國民黨軍隊的民夫,或是強行抓來,或是花錢雇用,不管幹什麼都要派兵看管,連打帶罵是家常便飯,逃跑的事也時有發生。
過了一段時間,一位張副政委來見徐成沄。他在詢問了徐成沄的經曆後說:“我們打仗,就是為解放全中國的老百姓。”穰部長告訴徐成沄,這位張副政委就是晉冀魯豫軍區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徐成沄聽後一驚,心想這可是相當于國民黨軍隊裡顧祝同那樣級别的進階将領啊,竟如此平易近人。
兩軍的對比、人心的向背,無時無刻不在刺激着徐成沄。最終,他選擇了留在解放軍繼續做軍醫,之後,他跟随大部隊挺進大别山,參與過很多重大戰役,戰場上,他除了是一名救死扶傷的軍醫,也是扛槍上戰場的戰士,奮勇對抗敵軍。曾經在一場戰役中,徐成沄的腿被打斷,但眼前還有傷員需要進行緊急治療。于是徐成沄顧不得自己,愣是把自己的腿架起來,便開始聚精會神給傷員做手術。
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12月,徐成沄被任命為重慶市衛生局辦公室主任兼醫政科長。這樣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在戰争結束後,徐成沄繼續奮鬥在救死扶傷事業上,後來他已經100多歲高齡,身體依然硬朗。2015年,他被授予“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徐成沄不僅自己功勳卓著,他教育出兒子徐子建,出了一本書叫《父親的軍裝》,是以他的父親為主角的一本家族史,徐子建對他的女兒徐靜蕾從小對嚴厲管教,她的才學和家庭教育自然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的,使她成長為娛樂圈出了名的大才女,如今四十多歲的她依然有一股優雅的氣質,正所謂歲月從不敗美人。她寫得一手好書法,歸根到底還是家庭的良好教育。
本文參考資料:《父親的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