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原本是小警衛員,後來成為開國上将,身兼兩大副國級職務

曆史客棧前幾天介紹過開國上将烏蘭夫,建國後擔任過國家副主席、副總理、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四大職務,是開國将帥中唯一的一位。

另外,還有一位開國上将,也曾身兼兩大職務: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就是韋國清。

他原本是小警衛員,後來成為開國上将,身兼兩大副國級職務

烏蘭夫之是以能擔任那麼多的要職,跟他的蒙古族身份是分不開的,而韋國清也差不多,因為他是壯族人。

不過,烏蘭夫沒有參加過紅軍、八路軍,而韋國清的這些資曆卻都很齊全。

韋國清是廣西東蘭縣人,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革命者,是當地的農會副會長,是以,韋國清從小就跟着父親幫忙,很自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但不幸的是,在他13歲那年,父親被反動派殺害,首級也被挂在路邊的大樹上,韋國清非常悲痛,趁着夜色,把父親的首級偷了回來,在父親的墳前發誓:此仇不報,誓不還家!

從此,韋國清參加了由韋拔群上司的農民自衛軍,後來這支自衛軍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起義後改編為第七軍,軍長是張雲逸,韋國清因為身手幹練,被任命為軍部手槍班班長,負責張雲逸等人的警衛任務。

他原本是小警衛員,後來成為開國上将,身兼兩大副國級職務

長征時期,紅軍強渡烏江,當時韋國清正擔任幹部團特科營營長,團長是大名鼎鼎的陳赓。

烏江水流湍急,波濤洶湧,紅軍又缺少工具,無法架橋,一時間犯了難。這時候,韋國清想了一個法子,他讓戰士們拿着大竹簍,裡面裝上石頭,把兩個大竹簍上下扣住,中間再用樹枝捆綁成一個十字架,然後丢進河裡,作為搭建浮橋的底樁。

果然,戰士們照着他的想法去做,在兩天内就将浮橋搭建完畢,中央紅軍得以順利渡河,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

長征時,韋國清一直負責保衛中央,數次立功,也數次受傷,直到1971年,主席還感激地對韋國清說:“我沒有負過傷,朱老總也沒有負過傷,韋國清你負傷了。”

在戰争年代,不光要随時應對受傷,更要經曆生死的考驗,韋國清的妻子說過一個故事,就讓人很感慨。

他原本是小警衛員,後來成為開國上将,身兼兩大副國級職務

那是在1939年,韋國清正擔任抗大一分校副校長,學校要從太行山東遷,趕赴山東。幾千人的部隊通過魯西南平原敵占區時,隻能夜間行軍,不準出聲,不準露出火光。

當時,韋國清的孩子隻有幾個月大,為了部隊安全,妻子抱着孩子坐在馬車上,韋國清告誡妻子說,晚上不許孩子哭。妻子問他,如果哭了怎麼辦?韋國清說,用棉花捂住嘴。

妻子怕把孩子捂死,但韋國清說:“就算是捂死,也不能出聲,這可是幾千人的安危啊!”

妻子含淚答應了他的話,萬幸的是,通過敵占區時,孩子沒有哭鬧,一路上很安靜。

建國後,韋國清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援越抗法。

當時,越南主席胡志明向中國求援,主席決定組建一支軍事顧問團,幫助越南反抗法國,誰來當顧問團的團長呢?主席把目光放在了韋國清的身上。

他原本是小警衛員,後來成為開國上将,身兼兩大副國級職務

(圖:韋國清(左)與胡志明)

主席為什麼會標明韋國清?一是因為他是廣西人,去了越南後,能很快适應當地的情況,二是韋國清軍政雙優,不僅有出色的軍事能力,也有優秀的政治能力,能處理好跟越南的關系。

韋國清确實也不負厚望,在他的指導下,越南軍隊隻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收複了奠邊府,取得了一場大勝!

胡志明也對他非常佩服,還給他寫了一首詩:“百裡尋君未遇君,馬蹄踏碎嶺頭雲。歸來偶過山梅樹,每朵黃花一點春。”

1955年授銜時,韋國清被授予開國上将,擔任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廣東省委書記、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還當選為政協副主席、人大副委員長,在所有開國上将中,隻有他和烏蘭夫擔任過這兩個職務。

1989年6月14日,韋國清與世長辭,享年76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