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有前途的事業:制定規則!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迹,亦不入于室。 ——《論語·先進》
子張問孔子,怎樣才算得上一個善人。孔子回答:不踩着别人的腳印走,也不随便走進别人的室内。

“不踩着别人的腳印走”,其實就是開拓創新,“不随便走進别人的卧室”,其實就是不要鑽進别人早都經營了飽和的領域。具體點說,在這個市場競争激烈的環境下,人們在創業之初可以走“模仿”這條高效便捷之路,但任何一個想把事業做大的人,如果不把創新觀念融入到骨子裡,很難在競争中立足,很難打開一片新天地。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于是下了一個變法圖強的求賢诏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商鞅到秦國後,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是以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布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曆史才變得如此輝煌。
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能打破成規舊俗,破除種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隻有這樣,每天照常升起的太陽對我們來說才有新意,每天反複進行的呼吸才不是重複。
創新并不隻是某些行業的專利,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能具有創新的能力。創新隻是在尋找一種改進的方法,這種方法也許并不起眼,但它真正實施後,就能産生巨大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