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後,對革命戰争年代立下戰功的人員進行授予軍銜,首次授銜時,主要考慮的一是當時的現任軍隊職務,二是對在紅軍、抗日、解放戰争時期的職務都是有要求的,比如說最進階别的元帥的标準:建立和上司人民武裝力量,上司戰役軍團作戰,建有卓越功勳的進階将領,可以授予元帥軍銜。

再往下排列,一般兵團級别的上司授予上将,而在部隊擔任 “軍長”的标準編制軍銜為 “中将”。“師長”的編制軍銜為“少将”。當然,這是一般而言,但在這期間,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有人主動請求降低軍銜,也有人嫌軍銜低了的,甚至還有将領因為調到地方部門工作,而錯過大授銜的。
然而,其中有三位戰功赫赫的戰神級人物,本來是毫無懸念的開國将星,沒有想的是最後卻授予大校,這三個人分别是16軍軍長尹先炳,西北軍區後勤部長、副兵團級将領楊宗勝,40軍參謀長甯賢文。
因女秘書事件成校官的軍長尹先炳。尹先炳湖北漢川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曆任排長、連長和營長。在土地革命時期,尹先炳表現得并不十分突出,能夠找到的相關曆史材料甚少。尹先炳真正出名是在抗日戰争時期。1940年,尹先炳調任冀西遊擊總隊任副司令員,指揮部隊在黑水河殲滅了日本的士官訓練隊100多名,尹先炳由此名聲大振,邁入八路軍著名軍事指揮員的行列。
在黑水河戰鬥中,尹先炳指揮部隊殲滅日軍士官訓練隊,解放戰争時期,此後,尹先炳指揮了一個又一個重大戰役戰鬥,名聲随之大震。曆任旅長、縱隊副司令員、軍長。參加平漢、隴海、定陶、豫北、魯西南、挺進大别山、淮海、渡江、進軍大西南等重大戰役。随後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6軍軍長,為我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的最高指揮官。
在尹先炳的指揮下,十六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可以說,尹先炳打仗是非常猛的。然而,尹先炳似乎也被這種大勝弄得有些飄飄然,就在生活上犯了一點錯誤。他看上了自己的女秘書,就陷入到與她的感情不能自拔。後來女秘書事件上級也知道了,十分震怒。
1955年,我國開始實施軍銜制。尹先炳作為一個軍長原先應該被定為中将。但是,由于那個女秘書的事情,尹先炳最後被授予大校軍校。他也是軍長裡頭唯一一個被授予大校軍銜的。可惜說,尹先炳是被那個女秘書給坑了。
因包庇一個地主從中将到大校的楊宗勝。他是湖南汨羅人1926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曆任紅軍班長、排長、連長、營長、供給處主任、蘇區财政部科長、供給部長、紅6軍團供給部會計科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争時期,楊宗勝任八路軍第359旅供給部部長、關中行署财委委員、關中物資局局長、南下支隊副官長、湘東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争時期任呂梁軍區後勤部部長、西北軍區軍需部部長。1949年後随賀龍部入川,任西南軍區後勤部駐成都辦事處主任、運輸部長。後任人民解放軍總财務部副部長、總後勤部民政局局長,在建國之初的評級工作中,楊宗勝被評為副兵團級。
副兵團級,是幾年之後授予軍銜的一重要依據,根據相關規定,正兵團級一般是授上将,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王樹聲和許光達兩個正兵團級的被授予大将銜。而副兵團級也有授予上将的,比如韓先楚上将,他出任4野戰軍第12兵團副司令,兼第40軍軍長,屬于副兵團級别。是以副兵團級,基準軍銜為中将,資曆深者可評為上将,就算是再差一點的,人家稱賀晉年是第15兵團副司令員副兵團級,也授予了少将。
如這樣看來,副兵團級的也可以授上将,最低也該是中将,1955年,楊宗勝被評定為中将銜,可是報上去的時候卻成了少将,等批下來的時候卻成了大校,一下子從将軍變成了校官。無論是從資曆還是戰功上來說,楊宗勝都不會是大校,作為一個老紅軍,僅被評為大校,他昔日的部下有的軍銜都比他高,這讓楊宗勝覺得臉上沒有光彩,于是借口身體原因沒有去參加授銜大會。
後來他的大校軍裝是被人送到家中的,楊宗勝看也沒有看,接過之後直接鎖到了櫃子裡,此後再也沒有看過,為此事他甚至還找過老上級王震,可是授銜工作已經結束,王震也無可奈何。老上級王震出于替楊宗勝着想,就把他調到了新疆建設兵團當副參謀長,這樣就不用穿大校軍裝了,此後楊宗勝紮根邊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職,為新疆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許多人可能奇怪,本該授予中将的楊宗勝,為什麼隻被評為大校呢?原因是由于他包庇了湘陰的一個地主,這個地主曾經幫助楊宗勝建立抗日根據地。但是由于時間間隔太久,這件事已經無法查證,導緻楊宗勝說不清楚,就這樣他被降級授銜,後來楊宗勝跟随王震在新疆幹出了一番業績,一直到1981年1月24日在西安病逝,享年75歲。
第三人是在海南戰役中軍參謀長甯賢文自傷。四野從東北打到海南島,部隊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最後一戰了,思想發生了松動。當時四野其他部隊都在休整,隻有韓先楚率領的40軍和李作鵬的43軍,準備攻打海南島。這讓官兵認為老部隊就是倒黴,打了這麼多年仗做後革命到海裡去了。
在後來登陸作戰開始後,40軍的很多師職幹部沒有渡海,隻有軍長韓先楚和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率先登島作戰,留着後方的一些幹部等戰役結束後才去了海南島。想想解放海南島并非想象的那樣部隊上下一心,而是經曆了很多波折,韓先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解放了海南島。因為受傷未參加渡海作戰的軍參謀長甯賢文,有人證明他是玩弄小手槍時不慎走火而打傷了手指頭。但被人誤認為是自傷,對往後的授銜是有影響的。
甯賢文,湖北大悟人,早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軍教導大隊文書,獨立師三團一營連文書,紅四方面軍交通大隊排長,四川省委交通隊隊長,參加了長征。抗戰期間,他任129師随營學校科長,冀南軍區教導大隊隊長,特務團團長。
當年,面對日寇的冀南大掃蕩中,碰上日軍第一道包圍圈時,在大小尚莊遇到敵人阻擊,甯賢文調整火器,以猛烈的火力壓制守在莊外的敵人,用2個連與敵白刃格鬥。敵軍退進莊内,甯賢文接着指揮激烈的村落戰,占領了大小尚莊。這時日軍飛機來轟炸,地面的日軍打出了太陽旗,讓飛機辨認目标,他也手下打出繳獲日寇的太陽旗,使日軍飛機分不出敵我,立下了赫赫戰功。
解放戰争期間,甯賢文到東北,他有較強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進軍東北後,将一群散兵訓練完畢,并有意識地選擇了國軍一個工兵營作為部隊第一仗的對手,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全殲了敵人,消除了新部隊對實戰的恐懼心理,在攻打義縣和打錦州時,甯賢文是東野3縱8師師長。8師的任務是掃清義縣城東外圍之敵,爾後從東城門北側進攻,打開突破口後向西發展,殲滅東大街以北之敵。
是以,甯賢文與鄧嶽、徐國夫都是韓先楚手下三位猛将、悍将,不過,55年授銜時,他兩人都授予少将,隻有甯賢文被授予了大校,而三人中隻有甯賢文的職位是軍參謀長,比他們的職位都更高,而影響授稱的事件,便是渡海作戰時他的走火,被人認定是逃避渡海作戰的“自傷”行為,故而最後僅授予他大校。
從以上三人的資曆和戰功上我們去分析,他們都完全可以授予中将,但分别由于女秘書事件、包庇地主事件,槍走火事件,卻成了一名大校,其曲折的經曆的确令後人一聲歎息。